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 2003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0922562
原位再生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http://www.100md.com
再生医学教育;背景;培养模式;目标;精神,Thoughtsonthemodesoftrainingpersonnelfortheeducationofinsituregenerationmedicine,王广顺
第1页
第3页

    参见附件(164KB,6页)。

     Thoughts on the modes of training personnel for the education of in situ regeneration medicine

    王广顺

    摘 要:目的:为了适应教育服务与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探讨原位再生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策略.方法:试从原位再生医学教育面临的问题、再生医学教育背景、教育模式、培养目标和再生医学精神方面论述原位再生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思考.通过科学和艺术双重特点教育手段,再生医学基础理论突出实用性;再生医学专业理论突出针对性、再生医学人文知识突出应用性、淡化烧伤外科意识和学科意识.通过教学培育再生医学精神,如平等的多元化意识、理性的批判态度、自由的个性特征和非功利的超现实追求.使之成为毕生昂然进取、发奋建树、渴望勤勉之后的荣誉和荣誉之后淡泊的超越前人的一代"再生医学人".通过教学培育人文精神,如以经验、体察、认知为特征的科学主体精神,以仁爱、克己、敬业为特征的伦理主体精神,以激情、想象、形象为特征的审美主体精神.将烧伤病例分析救治过程引入课堂,构建学习再生医学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为一体的课程体系.以再生医学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知识为主线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即课堂教学-临床见习教学-实习教学一体的培养模式.结果:经过十余年的艰苦探索和实践,再生医学教育的教学成果不仅使我们拥有了3届专业思想稳定,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毕业生,更重要是锻炼了以烧伤科为基础的一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结论:构建我国原位再生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培养质量高的、具有创新和竞争力的高级原位再生医学专门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再生医学教育;背景;培养模式;目标;精神

    分类号:Q25;G4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26(2003)01-0075-06

    作者简介:王广顺(1949-),男(汉族),山东泰安人,1974年山东医学院医学系毕业,外科学教授.

    作者单位:王广顺(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泰安,271000)

    参考文献:

    [1]徐荣祥.再生医学的研究创立与展望[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02.14(2);122~130..

    [2]徐荣祥.大面积深度烧伤原位干细胞皮肤再生培植技术及系统治疗[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01.13(1);20~29.

    [3]张岩峰,王孙禺.迎接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体制改革研究现状综述[j].清大学教育研究,1996,2:24.

    [4]徐荣祥.原位干细胞再生复制胃肠组织器官学术报告[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02.14(1);5.

    [5]文志广.外科病案教学之我见[j].西北医学教育,2001.9(1);46.

    [6]王益锵.护理社会学[M]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4KB,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