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健康新闻
编号:10552428
像尽心事业一样尽心健康
http://www.100md.com 2005年4月16日 四川新闻网
     “21世纪最珍贵的是什么?是人才!”在《天下无贼》中,黎叔一本正经说出的这句话曾让我捧腹大笑。

    而在现实生活中,近来一大批人才英年早逝,让我欲哭无泪。

    拿这两者作比较成为开场白,请不要责怪我对生命的不尊重,恰恰相反,我痛心疾首于现实生活的残酷。

    在网上搜寻一下“英年早逝”或者“过劳死”,相关网页达六七万页。这些年来,一大批才华横溢、正是社会中坚力量的知识分子,都在四五十岁上下猝然撒手,仅凭记忆就能数出他们中间的一大批名字:张广厚、罗健夫、蒋筑英,路遥、周克芹、王小波、施光南、李媛媛、王均瑶……太多了,多得就像满天繁星,那些名字曾经熠熠生辉,但却竟像流星雨般快速陨落。他们是社会精神和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他们本身也是社会的财富,但他们走得太快太早,他们的英年早逝对全社会来说也是一笔巨大的损失。

    从这些中年人中找出共同点并不困难。他们往往身兼数职,在单位都是中流砥柱、任务繁重,长期超负荷工作,事事亲力亲为,生活习惯和生活质量较差,他们平时几乎不上医院,连轴转地工作,体力透支从不当一回事,巨大的心理压力更是常常郁结在心,不为外人所知,结果走得突然,往往连遗言都未及留下。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希望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必然付出更多的心血,承担更大的压力。

    确实,我们的社会需要许多埋头苦干,具有奉献精神的人,但人们也真诚地希望这些人能活得长久。譬如焦裕禄、孔繁森,人们何尝不希望这样的人活得健康一些、长久一些,为人民多办一些好事、实事。然而,他们却走得太早了。

    我们不仅仅希望这些事业上的“拼命三郎”们关心爱护自己的身体,同时呼吁更多的家庭、单位和社会都来关注英年早逝的相关问题,给他们更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在全力以赴事业之余,有更健康的身体。,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