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4年第18期
编号:10620249
改良式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患者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18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4)18-2065-01

    在小儿上肢手术中,臂丛神经阻滞常因不易取得小儿配合或异感表达不清而被迫放弃,最终改为全身麻醉。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将常规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方法进行改良,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4~11岁,均为上肢骨折。手术历时1.5~3h。

    1.2 方法

    对不配合的小儿一律行基础麻醉:氯胺酮6mg/kg,肌注。入室后开放静脉,心电、脉氧、血压监测。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对侧,术者右手持注射器,以肌间沟的顶点或其稍下方为进针点,左手中、食指压住肌间沟的顶点,以防药液向上扩散。针体沿着肌间沟走行,并且与皮肤成35°~45°角进针。当针尖刺破浅筋膜时有一落空感,回吸无血无气,这时便可以注药。如果没有落空感,进针约1.0~1.5cm,若局部没有弥散性隆起,也可注药。局麻药配伍:1%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8~15ml(加1/20万肾上腺素)。

     2 结果

    本组30例中,只有2例尺神经阻滞不完善,其余效果均满意,没有出现麻醉并发症。

     3 讨论

    改良式臂丛神经阻滞是以定位准确为先决条件,通过局麻药和其在肌间沟内的压力作用,达到神经阻滞效果。小儿肌间沟一般比较清楚,位置也比较表浅,只要定位准确,并保证针尖在肌间沟内,不论进针深度如何,都能达到满意的阻滞效果。但进针过深易造成血气胸。所以宜浅不宜深。霍纳氏综合征是臂丛神经阻滞的常见并发症,是由于局麻药向上扩散阻滞交感神经节造成的。注药时压住肌间沟的顶端,防止药液向上扩散是预防霍纳氏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基础麻醉上,可靠的臂丛神经阻滞体征是:注药后肌间沟呈三角形隆起而不是注药区域的弥散性肿胀。对不合作的小儿行基础麻醉,既保证了穿刺时患儿安静,又起到了强化麻醉作用。

    作者单位:110032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编辑刘 静), 百拇医药(张 焕 何广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