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 2004年第10期
编号:10621184
先天梅毒4例误诊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4年第10期
     近年来,随着成人性传播疾病的蔓延,我国先天梅毒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该病早期症状复杂多样

    ,无特异性而误诊,现将我院2002年1月~12月4例误诊病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误诊4例中男2例,女2例。入院时年龄<30天3例,90天1例。出生史:第一胎3例、第三胎1例,早产2例,分别为35周、36周,另2例是足月儿,家中出生,新法接生,出生时体重较正常新生儿体重轻,患儿母亲人流产史1例,母亲快速梅毒血反应素试验(RPR)均阳性,父母双阳性3例,皮肤损害4例,均有淡红色斑丘疹,1例伴疱疹,1例手足脱皮,皮疹多见于头面部、四肢、臀部,躯干较少,粘膜病理症状2例。1例为梅毒性鼻炎,表现为鼻腔内有多量脓性分泌物、鼻塞。1例为梅毒性喉炎,表现为哭声嘶哑,全身浮肿。双下肢及会阴部水肿2例,一侧睾丸肿大、肝肿大(肋下约4cm)1例,肺炎1例,表现为肺部湿罗音,化验RPR4例全阳性、血白细胞增高3例(21.4~35.2)×10 9 /L,贫血3例,Hb3.6~9.6g/L、尿化验示蛋白(++)2例、ALT增高110U/L1例。

    误诊为:混合性贫血1例,新生儿细菌性肺炎伴心力衰竭1例,药疹1例,新生儿大疱性型表皮松弛症1例。

     2 讨论

    先天梅毒是胎儿从孕母获得的梅毒螺旋体病原体,于妊娠第四个月后,经胎盘感染胎儿。解放后我国对娼妓取缔和开展积极防治本病已基本消失。但随着国际交往的频繁,早已被消灭的成人梅毒,在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加之孕产妇及本地牧民群众对这类疾病的预防不规范,认识不足,导致先天梅毒随之增加,应引起儿科、产科、皮肤科的高度重视。本文4例出生时即有皮肤损害为唯一表现,全身疱疹直径约0.5~1cm,部分破溃,掌跖小水疱酷似新生儿大疱松弛症。1例开始全身无皮疹,因“轻度贫血”收住,在治疗期间逐渐出现皮疹,考虑药疹,经抗过敏治疗1周无效,且皮疹呈增多趋势,故再追问病史其母于孕期患梅毒未经治 疗,查母婴RPR均阳性,而确诊为先天梅毒。1例因咳嗽1周余,以“新生儿肺炎”收住,入院后查体发现皮疹,追问病史其母孕前患梅毒,未经任何治疗,查母婴RPR均阳性而确诊。1例因“重度贫血”入院,考虑混合性贫血,配血时常规检查RPR发现母婴均为阳性而确诊。

    误诊原因:(1)因该病症状轻重悬殊,且表现多样,可累及皮肤、粘膜、骨骼、血液、中枢神经系统、肝、脾、肾等脏器;(2)因先天梅毒临床少见,临床医师缺乏认识,警惕不高;(3)皮肤损害较轻时易漏诊或误诊;(4)未及时询问父母的性病史,母亲的孕产史;(5)母亲有意隐瞒不洁性史或母亲隐瞒患病史。

    治疗体会:本文4例患儿3例均青霉素足量足疗程治疗。1例治疗一周好转后自动出院。全国梅毒流行病学调查协作组织强调梅毒规范药物为普鲁卡因青霉素或苄星青霉素,以克服水剂青霉素吸收快,半衰期短,不能维持血液中有效抑菌浓度缺点。但本文4例均用青霉素按10~15万U/kg体重,每4h给药一次,从而保持有效血药浓度,延长青霉素与螺旋体的接触时间而提高疗效,另外青霉素易透过血脑屏障。性传播疾病梅毒不仅危害母亲且严重危害小儿。可致多器官系统损害,而孕早期干预可防止梅毒螺旋体对胎儿的损害,非常有效,且相当必要。对孕妇在早孕期间作RPR筛查(包括产前检、产后补查),加强性病知识宣传可减少先天梅毒的发病率。

    作者单位:812300青海省刚察县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04-05-18) (编辑元 红), 百拇医药(何海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