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4年第17期
编号:10584457
红斑狼疮中医病名初探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17期
1根据致病原因命名,2根据病机起名,3根据临床症状命名,4小结,参考文献
     红斑狼疮是1851年首次提出的西医病名,包括盘状红斑狼疮(DLE)、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三大类。在我国古代医籍中并无与此病雷同的病名,但根据其病因、病机及症状仍有与其类似的记载。由于受当时诊疗技术的客观条件限制,古人未能将其确切命名,明确其归属,以致今人在论及红斑狼疮的理、法、方、药时各持己见,莫衷一是。现代中医一般将前两者归于“皮肤病”范畴,而将后者归于“风湿病”范畴中,或笼统地称为“痹病”、“痹证”。多种疾病,一种命名,难免概念模糊,于临证带来诸多不便。今不揣浅陋,对红斑狼疮古名略作追溯,以飨同道。

     1 根据致病原因命名

    “日晒疮”明代申斗垣在《外科启玄》 [1] 中最早提到,其病因乃由“三伏炎天,勤苦之人,劳于工作,不惜身命,受酷日晒曝”而成。红斑狼疮患者有不少是因受酷日曝晒而起,约60%的患者有光过敏现象,避免紫外线直接照射是防止光过敏的有效方法。然而,据此就将“日晒疮”与“红斑狼疮”对应起来难免有些牵强。光过敏无特征性,并非所有光过敏患者均患有红斑狼疮,而且也并非所有的红斑狼疮患者均有光过敏。“日晒疮”病机“非血气所生也”,另从申氏所列的方药“内宜服香菇饮加芩连之类,外搽金黄散制柏散青黛等药”看,“日晒疮”似乎与现代医学的日光性皮炎更为吻合。“肾脏风毒”肾脏风毒及风邪客于肾经,久而不去,遂酿成风毒之邪,风毒上攻下注,继而引起寒热、疼痛、浮肿、疮疡等症。SLE表现主要有不规则发热、游走性关节疼痛、肿胀、多形性皮损、斑疹散发、时隐时现。而中医所言风毒特点是易袭阳位,伤人体上部及体表,病位游走,游走性关节痛,肌肉痹痛,风疹、瘙痒,时隐时现。另外,风毒之邪也常可致眩晕、振颤、抽搐、颈项强直等症。风毒之邪又常兼夹其它病邪伤及它脏。《普济方·肾脏门》 [2] 曰:“夫肾脏风毒流注腰脚者,其状腰脚沉重,筋脉拘急,或作寒热、或为疼痛、或发疮疡是也。”并引用《和剂方》“磁石丸”治“肾脏风毒上攻头面浮肿……瘾疹生疮,百节疼痛,皮肤麻痹”。虽然“肾脏风毒”之称更加侧重于病机一面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99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