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 2004年第8A期
编号:10573483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肝病并肠道菌群失调与内毒素血症的研究近况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4年第8A期
1病因病机,2治疗,3结语,参考文献
     在慢性肝病特别是失代偿期肝硬化中,肝脏的胆汁酸的分泌异常以及胃肠道的瘀血,常易引起肠道生境的系列变化,直接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进而还可以导致内毒素血症的形成,而内毒素血症的存在又可加重肝脏的损伤,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在临床上予以一般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辅以治疗胃肠道菌群失调与内毒素血症,用于改善慢性肝病特别是肝硬化患者症状。现将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肝病并肠道菌群失调与内毒素血症的研究近况分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现代医学的认识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胃肠道存在着多种正常的菌群,影响胃肠微生物群落生态平衡的因素主要来自宿主和外环境等三个方面:(1)宿主:①胃酸:胃酸是调节胃内微生物群落的重要因素,胃酸的减少导致杀菌作用降低,引起胃内细菌增加;②肠蠕动:小肠蠕动的速度直接影响上部消化道的微生物群落的定性与定量结果;③胆汁:胆汁是调节肠道菌群组成的因素之一,其中结合胆汁酸对定植于小肠菌群组成的影响主要是对外藉菌的抑制。结合胆汁酸对食物及上部生境如口腔、胃,下部生境如回肠、盲肠和结肠来的外籍菌有抑制作用。在肝病时,由于胆汁分泌异常,常导致小肠上部细菌过生长综合征;④粘液:胃肠道的菌群大部分存在于粘液中,因而其组成受粘液的调节;⑤免疫:宿主的免疫是控制胃肠道正常微生物群的重要因素。正常菌群可刺激宿主产生轻度免疫反应,从而给其本身的繁殖规模设下了限制;⑥宿主的性激素代谢:肠菌群密切地参与性固醇的肠肝循环的代谢。(2)环境:环境的因素多半是通过改变宿主的生理功能,间接地影响胃肠道微生物群落,环境、宿主和微生物三者动态的平衡是保持微生物种群组成的基本因素。(3)微生物:微生物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建立峰顶群落的组成上肯定是起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包括保持群落的稳定性和结构性。具体地说,正常微生物群具排除外籍菌的作用,同时保持原籍菌的正常特性。这些作用来源于细菌素、抗生素、营养竞争,以及诸如挥发性脂肪酸和H 2 S等有毒的代谢终末产物和低的氧化还原电势(Eh)等 [1] 。

    在肝硬化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的失调,而其失调的程度往往与肝功能的损害有关,其机制主要为:(1)肝硬化时肝功能异常,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易导致继发感染而长期使用抗生素,引起肠道菌群紊乱;(2)门静脉高压、胃肠瘀血、水肿变性,使肠壁通透性增加,肠道内的pH值改变,影响细菌的生长;(3)肠道功能紊乱,大便次数增加,使细菌在肠道内的定植受阻、成长繁殖受阻而发生菌群失调 [2] ,肝硬化肠道菌群失调的主要表现为细菌数量增多,特别是某些革兰阴性杆菌的显著增多以及正常位于肠内和小肠下段的某些菌种上行定居繁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85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