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 2004年第7A期
编号:10573135
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4年第7A期
     严重感染或损伤后有的人群易于并发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有的人群则不然。同样,对脓毒症和MODS患者采取相似的治疗方案,机体反应和预后可能完全不同,这显然与宿主对应激状态的敏感有关。随着人类基因组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基因多态性(Genomic PolymorPhism)是决定人体对应激打击易感性与耐受性、临床表型多样性及药物治疗反应差异性的重要因素。目前,通过对感染或损伤后并发脓毒症和/或MODS患者炎症介质基因多态性研究,发现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10(IL-10)等均存在基因多态性,可能为脓毒症和MODS易感人群早期识别,预后分析和实施炎症反应的免疫调控个体化治疗及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 基因多态性的基本概念

    人类基因组包含30000~35000条基因,大多数人类基因均由“外显子”和“内含子”构成,两者均被转录成前mRNA。最后一个外显子的下游被称作3′-非翻译区(3′UTR),它也被转录成mRNA并且可能包含某些决定mRNA半衰期的成分。3′UTR区富含多腺苷酸化位点(AATAA),他们来源于一小核多腺苷酸蛋白粒子(SNRP)逐渐多腺苷酸化。内含子很快被不同的SNRPs切除,使mRNA仅包含外显子系列和3′UTR。基因的转录是复杂的,其调控元件由特殊的DNA系列组成,这些系列可能与转录因子联合作用。调控元件位于第一个外显子的上游,共同形成基因的“催化剂”;另一重要调控元件是“增强子”DNA成分,不管其定位如何都能增强基因转录。在基因多态性研究中,常涉及两类DNA标志物,即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和微卫星。SNPs是单个DNA碱基发生变化,在人类经常出现(在30亿个碱基中每1000个碱基对由1个SNP出现)。一般通过限制片断长度多态(RFLP)分析技术检测SNPs,基因研究中,1个SNP的等位基因出现频率达5%以上才有意义。微卫星即大量的前后重复结构(VNTR),是DNA的一种重复形式,其单位长度为2~10个碱基对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77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