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4年第23期
编号:10574396
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5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23期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内科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适当的治疗可以缓解病人的症状。我们自2001年8月~2004年6月对诊断为椎底动脉供血不足的45例患者应用丁咯地尔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90例。男49例,女41例。年龄44~76岁,平均55.3岁。所有病人均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标准 [1] 。共有眩晕、恶心症状。其中16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头痛,22例有眼球水平震颤,71例有不敢睁眼、转颈、抬头。伴有高血压者61例,糖尿病者12例,冠心病者17例,全部经颅脑CT检查除外脑梗死及其他颅脑疾病。把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年龄、性别,治疗前TCD均无统计学差异。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丁咯地尔(山东齐鲁制药厂生产,商品名意速)200m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点滴,每天1次。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点滴,每天1次。两组疗程均为7天。全部病人治疗前后均应用美国TET公司生产的MT-100型TCD仪用2mlHz脉冲多普勒探头,经枕窗测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速度(BA-VM)。

    1.3 疗效判定标准 完全缓解:眩晕恶心或呕吐症状消失,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BA-VM在正常范围;明显缓解:以上症状明显减轻,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BA-VM明显高于或低于正常;轻度缓解:以上症状轻度减轻,可有神经系统的阳性体征,BA-VM略高于或低于正常;无效:症状无缓解,BA-VM异常。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和χ 2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两组治疗7天后临床疗效评定,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丁咯地尔组与复方丹参组疗效比较(略)

    3 讨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液循环障碍后出现的一系列脑干症状。其主要原因是在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发生微栓子,脑血管痉挛,致脑血管狭窄,脑供血减少,脑缺血缺氧,外周血管功能失调,导致临床的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有人认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等血流变学指标有明显升高 [2] 。丁咯地尔可抑制血管α-受体活性,抑制血管收缩,扩张血管,有效增加末梢血管和脑部缺氧组织的血流量 [3] 。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粘度,改善血液流动性,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 [4] ,从而改善了脑微循环灌注,增加了脑供血供氧量,缓解了临床症状。

     参考文献

    1 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第二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4,631.

    2 唐丽群,王者晋,罗树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0例血液动力学分析.中国综合临床,1999,15(1):25.

    3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第十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80.

    (编辑李 梁)

    作者单位:253300山东省武城县人民医院

    253300山东省武城县滕庄医院, 百拇医药(王瑞昌 王彬 徐东 夏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