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胆囊癌伴胆总管结石1例
肝内胆囊癌伴发胆总管结石实为少见。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36岁。10年来反复上腹痛和右肋下逐渐长大包块,经抗感染、解痉治疗后腹痛可缓解,而包块不消失。入院查体:T36℃,消瘦,巩膜轻度黄染,右肋下可扪及鸭蛋大之质硬包块,包块和肝脏界限不清,有压痛。无反跳痛和肌紧张,肝肋下5cm,质中硬,腹部超声检查:肝右前可见9cm×7cm花斑状弱回声区,有声晕,胆囊显示不清,胆囊区可见2cm强回声光团伴声影,提示肝右前病理性占位。同位素扫描,疑为肝叶下份占位性病变。化验检查:GPT200卡门单位,甲胎蛋白(-),HBcAg(-),余未见异常。
以肝脏包块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胆总管1.5cm,内有1.3cm×1.2cm×1.0cm结石一个,胆总管、左右肝管均在肝实质内,肝外无胆囊,右肝中下叶有一10cm×9cm×7cm包块,切开见为鱼肉状豆渣样组织充填,内有深黄褐色胆汁10ml。连同包块行右肝叶部分切除,取出胆总管内结石,置“T”管外引流,术后经过顺利。病理报告:右肝内胆囊腺癌。
2 讨论
胆囊癌虽然不常见,但临床上的治疗效果很差。一般认为胆囊癌可能与胆囊结石的发生率间有一定的关系。胆囊癌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病人,女性多于男性,85%以上的病人合并有胆囊结石。结石与胆囊癌的病因学之间的关系尚不很明确,可能由于结石的长期刺激及胆囊粘膜的慢性炎症改变,或胆汁中的致癌物质(如胆蒽和甲基胆蒽)作用的结果。
(收稿日期:2004-06-24)
(编辑李 木)
作者单位:611930四川省彭州市人民医院外科, http://www.100md.com(冯培元)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36岁。10年来反复上腹痛和右肋下逐渐长大包块,经抗感染、解痉治疗后腹痛可缓解,而包块不消失。入院查体:T36℃,消瘦,巩膜轻度黄染,右肋下可扪及鸭蛋大之质硬包块,包块和肝脏界限不清,有压痛。无反跳痛和肌紧张,肝肋下5cm,质中硬,腹部超声检查:肝右前可见9cm×7cm花斑状弱回声区,有声晕,胆囊显示不清,胆囊区可见2cm强回声光团伴声影,提示肝右前病理性占位。同位素扫描,疑为肝叶下份占位性病变。化验检查:GPT200卡门单位,甲胎蛋白(-),HBcAg(-),余未见异常。
以肝脏包块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胆总管1.5cm,内有1.3cm×1.2cm×1.0cm结石一个,胆总管、左右肝管均在肝实质内,肝外无胆囊,右肝中下叶有一10cm×9cm×7cm包块,切开见为鱼肉状豆渣样组织充填,内有深黄褐色胆汁10ml。连同包块行右肝叶部分切除,取出胆总管内结石,置“T”管外引流,术后经过顺利。病理报告:右肝内胆囊腺癌。
2 讨论
胆囊癌虽然不常见,但临床上的治疗效果很差。一般认为胆囊癌可能与胆囊结石的发生率间有一定的关系。胆囊癌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病人,女性多于男性,85%以上的病人合并有胆囊结石。结石与胆囊癌的病因学之间的关系尚不很明确,可能由于结石的长期刺激及胆囊粘膜的慢性炎症改变,或胆汁中的致癌物质(如胆蒽和甲基胆蒽)作用的结果。
(收稿日期:2004-06-24)
(编辑李 木)
作者单位:611930四川省彭州市人民医院外科, http://www.100md.com(冯培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