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肝胆疾病 > 脂肪肝 > 中医治疗
编号:10575824
脂肪肝从痰湿论治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12期
     近年来,由于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节奏明显加快,竞争日愈激烈,加之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及临床理化检查的普及,脂肪肝的发病已成为继乙肝之后我国发病率第二的严重疾病。虽然脂肪肝被认为是良性病变,但有资料表明,35%的肝功能异常由脂肪肝引起,约5%的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且呈低龄化趋势。故预防与治疗脂肪肝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

     1 病因病机

    过食肥甘厚味、酗酒,缺乏运动,或情志失调,或感受湿热疫毒,引起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以致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运化失调,湿聚成痰,湿热瘀阻,痰湿凝结;郁久则化热,热灼血结而成瘀,痹阻肝脏脉络而形成本病,故湿、热、瘀为肝病的致病因素。而痰湿为脂肪肝发病的首要因素。《医林改错》中有“血受热则煎熬成块”之说;《证治准绳》中有“痰之生由于脾乏力不足,不能致精于肺而瘀以成焉”之论。

     2 临床表现

    轻度的脂肪肝在门诊患者当中,可无任何临床症状,常于体格检查中被发现。中、重度脂肪肝是本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引起肝细胞破坏而出现症状。症见肝区胀闷、隐痛或两胁不适感,胃部满闷,腹胀,疲乏无力、大便次数增多,排便不爽等。查体可见:肝脾肿大,质软,形体偏胖,部分患者有肝掌等。B超,轻型:肝体积不大,肝实质回声轻度弥漫性增高,光点较正常肝实质细而密,超声衰减不明显;中型:肝体积部分增大,进场回声偏高,远场超声衰减,肝内管道系统显示欠清晰;重型:肝体积增大,肝缘轮廓不清楚,前缘变钝,肝实质呈云雾状改变,肝内管道系统显示不清晰 [1] 。肝功系列检查可见ALT、AST、γ-GT、TG等增高。

     3 治疗

    合理的中医治疗,脂肪肝是可逆转康复的,早期治疗效果更为满意。我国尤以酒精性脂肪肝、肥胖性脂肪肝、糖尿病性脂肪肝、体检后发现的脂肪肝以及肝炎后脂肪肝较为常见 [2] 。均可从痰湿论治,具有较好疗效。基本治法为疏肝理气健脾,化痰利湿降浊。

    基本方如下:茵陈30g,柴胡10g,黄芩12g,枳壳10g,郁金10g,青皮10g,赤白芍各10g,砂仁6g,焦三仙各12g,茯苓20g,泽泻10g,制半夏6g,生山楂20g,草决明10g,甘草5g。

    4 分型论治

    4.1 酒精性脂肪肝 症见烦躁易怒,有饮酒史,右上腹钝痛,腹胀,纳差,大便不爽等。B超示:肝脏脂肪变性,血清化验ALT、TC、TG升高。

    组方为基本方加栀子、神曲、大黄,其方为:茵陈30g,柴胡10g,黄芩12g,枳壳10g,郁金10g,青皮10g,白芍10g,砂仁6g,茯苓20g,泽泻10g,制半夏6g,草决明10g,栀子15g,神曲10g,大黄5g。服药期间戒酒,进低脂饮食,调节情绪,适量运动,服上方2个月,不适症状消失。B超示,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脂肪肝消失。上方具有清热解毒、疏肝健脾、化积解酒之功效,诸药配合化痰利湿,解酒逐瘀,调节脂肪代谢,改善肝细胞功能,对治疗酒精性脂肪肝有显著疗效。

    4.2 肥胖性脂肪肝 症见右胁肋部胀困,脘腹痞胀,形体肥胖,体倦、嗜睡、乏力,大便粘腻不爽。B超示:肝脏稍增大,表面光滑、肝实质进场增强、远场衰减,光点细密,分布均匀,肝内胆管不清。提示:脂肪肝,化验血清ALT、AST、γ-GT升高。

    组方为基本方加何首乌、荷叶、苍术、枳实等,其方为:茵陈30g,柴胡10g,黄芩12g,枳实10g,郁金10g,青皮10g,茯苓15g,泽泻15g,草决明10g,制半夏10g,荷叶10g,苍术15g,何首乌10g,生山楂15g。服药期间忌滋腻肥甘厚味,适当运动,治疗3个月,可见体重减轻,脘腹痞胀消失,大便正常。B超示: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表面光滑,实质光点偏小、致密。提示:脂肪肝基本消失,诸药配合降低甘油三酯,加速脂质运转与排泄,从而调节脂肪代谢,促进肝细胞再生,临床效果良好。

    4.3 糖尿病性脂肪肝 症见右上腹困痛,伴背困,有糖尿病史,偶感腰困,舌淡红,有齿痕,苔薄白,脉沉弦而细,化验血脂偏高,B超示:脂肪肝。

    组方为基本方加生地、葛根、天花粉、沙参、丹参等,其方如下:茵陈30g,柴胡10g,黄芩12g,制半夏6g,枳壳10g,泽泻10g,草决明10g,麦冬12g,生地12g,莱菔子20g,佛手12g,葛根10g,天花粉20,沙参15g,丹参10g。服药期间,按糖尿病食谱饮食,平衡心理,适量运动,服药2个月,复查血脂正常,B超示:肝脏基本正常。服上方中药同时继续按医嘱口服降糖药物病情可保持稳定。

    4.4 体检后发现的脂肪肝 患者往往无明显不适感,只是门诊体检时B超提示:轻、重度脂肪肝。组方如下:茵陈30g,柴胡10g,黄芩12g,枳实10g,郁金10g,青皮10g,赤白芍各10g,砂仁6g,焦三仙各12g,茯苓20g,泽泻10g,制半夏6g,生山楂20g,草决明10g,姜黄10g,佛手12g,甘草6g。服上方2个月,每多见效,此外,注意饮食方面限制脂肪、糖类的摄入量,多食新鲜蔬菜,坚持参加体育运动,如快步行走、做健美操等,上方诸药配合,可改善脂肪在肝中的沉积作用,对于治疗早期脂肪肝疗效更为显著。

    另外肝炎后脂肪肝,由于患者正气虚弱,免疫功能低下,而不能抵御病毒的侵袭,病久又进一步损伤正气,故除利用上述基本方外,应加用贯众、重楼、川楝子、党参、黄芪等益气养阴,增加机体抗病能力的药物,促进脂肪肝恢复正常。

     5 讨论

    脂肪肝属中医“胁痛”范畴,如肝肿大者称“积聚”。病位在肝,患者多见于肥胖之体,且平素喜食肥甘厚腻之品,嗜好烟酒,又少于运动,水湿精微运化失调,湿热凝聚为痰,痰湿阻于肝络,使肝胆疏泄失常,痰浊瘀滞日久,阻碍肝脏血行而致瘀,病理演变规律为:因邪生痰,痰湿致瘀,因瘀致损。方中:茵陈、柴胡、黄芩清利湿热;枳壳、郁金、青皮、赤白芍疏肝解郁镇痛,防止肝纤维化,还可利胆,降低血脂及血清转氨酶;砂仁、焦三仙、茯苓可以健脾消积以助脾运,泽泻、半夏、生山楂、草决明化痰降浊;甘草调和诸药。本方诸药合用,调理肝脾,清热利湿,化痰降浊,活血降脂,相辅相成,标本同治。该方价格低廉,药源丰富,无毒副作用,为临床上安全有效的方药,在治疗脂肪肝从痰湿方面论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丁盛.脂肪肝CT、B超诊断及对比研究.临床肝胆病杂志,2002,18:372-373.

    2 吴沛田.补泻兼施在脂肪肝治疗中的应用.中医杂志,2001,42:719-720.

    作者单位:030053山西焦煤西山煤矿总公司职工总医院

    (收稿日期:2004-09-27) (编辑田 雨), 百拇医药(岳爱连 何华 侯天萍)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肝胆疾病 > 脂肪肝 > 中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