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药杂志》 > 2004年第12期
编号:10576065
静脉滴注甘露醇注射液致足背大片皮肤坏死1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药杂志》 2004年第12期
     随着对甘露醇临床应用范围日趋广泛,随之而来的在用药过程中,常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现将我们在临床应用中发生的1例因病情需要,静脉滴注20%甘露醇注射液致足背大片皮肤坏死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41岁,农民。因头部外伤伴头痛、头晕20天,昏迷1天,于2004年1月6日急诊收住院。CT示:硬膜外血肿,严重脑挫裂伤。查体:T36.8℃,P80次/min,R20次/min,BP120/75mmHg,神志不清,烦躁不安,双侧瞳孔缩小2mm,对光反射迟钝,执行医嘱20%甘露醇250ml,每6h1次加压静脉滴注,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常规选上肢静脉穿刺3天,1月8日8pm,因双上肢轻度肿胀,穿刺困难,病人烦躁不安,在陪人守护下选足背静脉穿刺,当滴入150ml后出现液体外渗,立即拔针重新选上肢静脉穿刺。由于当时对局部颜色观察不清,局部只是轻度肿胀,给抬高患肢处理,次晨8am交接班时发现足背液体外渗部位红肿,炎症波及整个足背,边缘鲜红,中央有10cm×8cm皮肤深红色。立即给50%酒精与50%硫酸镁局部交替湿敷。同时加大全身抗生素用量,炎症逐渐消退,而穿刺中心周围约8cm×6cm皮肤由深红色变黑红色,后又变成灰黑色坏死灶。用每毫升含10mg654-2注射液,加生理盐水1ml配成0.5%的654-2稀释液,用无菌纱布温敷,同时清除坏死组织,配合换药和理疗等处理,2周后治愈。

    2 讨论

    甘露醇是一种己六醇,20%甘露醇注射液系过饱和液,为渗透性利尿药,进入血液后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静脉滴注过程中,渗透至皮下组织,不易透过血管壁进入血液。由于患者当时烦躁不安,选择穿刺部位不恰当,足背静脉属末梢血管,较细、弹性较差,不好固定,肌肉皮下组织少,下肢静脉由于体位关系,静脉回流较上肢差。当液体漏渗后不易透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不能被局部组织吸收,在局部利用渗透作用,造成局部水肿,炎性渗出。当时未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局部合并感染,致组织坏死。

    3 讨论

    3.1 为了避免输液外渗,给病人免除痛苦,首先要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提高穿刺技术,避免穿破血管。在应用甘露醇注射液时,细心选择合适的针头和穿刺部位,选择粗、直、弹性好,易固定的静脉穿刺。不宜选细小、弯曲的末梢静脉穿刺。在穿刺时用5%GS或生理盐水注射液,成功后滴入50~100ml后换上20%甘露醇注射液。同一静脉避免多次穿刺重复输液,在滴注过程中,如有外渗,不应在该处远端再作静脉穿刺,必要时应每12h更换输液部位,最好在输注20%甘露醇时重新穿刺,以免在一处静脉长时间输液造成药物外渗。

    3.2 对烦躁不安的病人穿刺后要进行适当的约束,如用夹板、绷带固定穿刺肢体,但要避开穿刺部位,以免影响观察效果,同时用约束带固定双膝部,限制大幅度活动。对长期营养不良、反复穿刺、静脉炎严重、穿刺困难的患者,必要时静脉切开。对偏瘫病人要在健侧穿刺,以便观察。

    3.3 加强医务人员的自身素质修养,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以病人为中心,保证质量和安全是关键,对病人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在用药过程中应及时巡视,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外渗及时处理,特别是在加压输液时,护理人员必须守护在病人床前,滴完后方可离开。对神志清楚的病人要交待注意事项,能及时发现得到及时处理。而对神志不清、意识障碍的病人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及时巡视、发现局部如有肿胀,皮肤颜色发亮等外渗现象,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并积极采取抬高患肢,局部湿敷等措施,可避免局部组织坏死现象。

    3.4 一旦局部外渗造成炎病时,迅速采取补救措施,争取在可逆期进行治疗。局部用50%硫酸镁与50%酒精交替湿敷,或654-2稀释液湿敷,同时配合理疗,以解除局部毛细血管痉挛,达到改善和疏通微循环的目的,轻者12h恢复正常,重者2天可以恢复正常。如发生局部组织坏死,应配合清除坏死组织换药治疗,同时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效果好的抗生素局部换药和加大全身用量,尽快缩短病程,减轻痛苦,避免发生其他并发症。

    作者单位:271500山东省东平县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04-08-27) (编辑日 强), 百拇医药(李振兰 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