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理论研究 > 正文
编号:10561599
http://www.100md.com
     张小宁 曾宪明

    我们从1986年6月~1998年12月共收治急性淋菌性腹膜炎50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均为女性。年龄16~40岁,平均28岁。已婚者30例(60%),未婚有性行为者18例(36%),否认有性行为者2例(4%)。发病前1周有不洁性生活史或其性伴侣有淋病史38例(76%),发病前3 d有月经期性生活5例(10%),人流后3 d内有性生活史6例(12%)。

    1.2 临床表现 先有右下腹疼痛者18例(36%),有类似转移性右下腹疼痛12例(24%)。双侧下腹疼痛25例(50%)。有发热者26例(52%),恶心、呕吐者12例(24%),尿急、尿痛、尿频23例(46%)。以前有类似腹痛者18例(36%),有淋病病史者11例(22%)。有白带增多但无臭味者34例(68%)。全腹压痛反跳痛者41例(82%),以下腹部压痛反跳痛为主8例(16%)。实验室检查中血WBC>15×109/L,N>0.85有48例(96%)。50例患者腹穿涂片,宫颈涂片或腹腔液涂片均有淋病双球菌。

    1.3 治疗结果 本组30例(60%)因怀疑阑尾炎或阑尾炎穿孔并腹膜炎以及其他疾病所致腹膜炎而行手术探查,误诊率高达60%,甚至手术中仍误诊为“原发性腹膜炎”。术后行抗菌治疗均痊愈。另20例行非手术治疗,多为近年来对本病有足够认识后做出确诊后行有效抗生素治疗而痊愈出院。

    2 讨论

    2.1 临床特点 本组病人多为中、青年性机能旺盛女性,尤其是患者或其配偶有婚外不洁性接触史或有淋病史。急性淋菌性腹膜炎多表现为一侧下腹疼痛或双下腹疼痛;亦有类似转移性右下腹疼痛[1],多数有发热、畏寒,由于淋菌感染多局限于浆膜面,较少侵犯深部组织,较少有或无胃肠道如恶心、呕吐等症状,很少有病情危重如休克等表现。可伴有尿急、尿痛、尿频、白带增多、发黄,但无臭味。腹部压痛以下腹为主,但与阑尾炎穿孔腹膜炎相比,本病无固定压痛,反跳痛明显,而肌紧张较轻。血白细胞增高。输卵管充血,伞端有脓性分泌物。涂片能找到淋病双球菌或PCR淋菌。

    2.2 临床误诊原因以及如何降低误诊率 较多病人隐瞒病史,否认有不洁性行为。以往该病较少见,年轻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文献报道误诊率高达68.75%[1]。因此对于中、青年女性以下腹病为主的腹膜炎者,应注意询问有关个人或其配偶有无不洁性生活史及淋病史。不能只满足于阑尾炎的诊断,应做妇科检查,疑诊病人应行宫颈涂片,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或行后穹窿穿刺涂片检查。原发性腹膜炎剖腹探查中,应注意双侧附件的改变。

    2.3 治疗方法 淋病双球菌有双重耐药形式,一种为低度耐药物(NPPNG),一种为高度耐药性菌即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PNG)。NPPNG感染可用大剂量青霉素或氨苄青霉素加氟哌酸或氟嗪酸。PPNG感染,可用壮观霉素或头孢三嗪加氟嗪酸等。治疗应早期、彻底、足量、联合用药,并在治疗后1周再次涂片和培养。如病情较重而未接受手术治疗可试用腹腔内注射0.5%灭滴灵100 mL及菌必治1.0 g。患者治疗时应同时检查其配偶并进行同步治疗或预防性治疗。对该病是否手术评价上,我们认为,有明显的弥漫性腹膜炎,且伴有较重的全身中毒症状,手术可去除感染灶,尚可明确诊断,清理腹、盆腔炎症,减轻中毒症状。但对于诊断明确,中毒症状轻者,药物治疗效果尚好,可采用非手术治疗。

    作者单位:中山市张家边医院外科(528436)

    3 参考文献

    1 阮俊钢,夏军洲.急性淋病性腹膜炎32例分析探讨.医师进修杂志,1997,20(8):430

    广东医学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1999年 第20卷 第9期 Vol.20 No.9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