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理论研究
编号:10562601
儿童耐药性福氏杆菌痢疾43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黄小忠 陈 晓

    关键词 痢疾,细菌性; 儿童; 抗生素类; 药物疗法

    痢疾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断增加,耐药谱也出现改变。为了解儿童菌痢流行株感染的临床特征和耐药谱,寻找敏感有效的抗菌药物,本文对1996年1~12月收住院的急性细菌性痢疾经大便培养确诊病原菌的病例47例,其中43例为福氏痢疾杆菌,并经药敏试验证实为耐药菌株,报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3例,男29例,女14例。年龄最小4月,最大14岁。<6岁40例(93.0%),>6岁3例(7.0%)。夏秋季发病36例(83.7%),冬春季发病7例(16.3%),以7~9月为高峰,占69.7%。市区儿童19例(44.2%),周边乡镇儿童24例(55.8%)。

    1.2 临床表现 均为急性起病,发病后7~10 h入院。发病前有饮食不洁史或急性菌痢接触史28例(65.1%),潜伏期3~18 h。入院前有32例用抗菌药物治疗。病程中发热39例(90.6%),体温≥39 ℃28例(65.1%),呕吐14例(32.5%),抽搐7例(16.2%),粘液脓血便32例(74.4%),水样便或稀渣样便11例(25.6%)。各种程度脱水征27例(62.8%)。根据分型标准[1],入院时判断为轻型6例(14.0%),普通型30例(70.0%),中毒型7例(16.2%)。
, http://www.100md.com
    1.3 血常规和粪便镜检 外周血白细胞>(10.0×109)/L 18例(41.9%),中性粒细胞>0.75有23例(53.5%)。白细胞<(4.0×109)/L 4例(9.3%)。大便白细胞>10个/HP 25例(58.1%),红细胞>10个/HP 26例(60.5%),脓血球>10个/HP 31例(72.1%)。

    1.4 大便培养 43例均经SS培养基和麦康凯培养基培养阳性,并经生化反应和血清学鉴定确定为福氏痢疾杆菌。

    1.5 药敏试验 43株福氏杆菌进行13种常用抗痢菌药物的药敏测定(K-B纸片法。上海市医学化验所产品)。结果除头孢哌酮钠外,对其它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见附表)。对复方新诺明、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红霉素、氯霉素等耐药明显。菌株耐药分布情况为:3耐株8例(18.6%),4耐株13例(30.2%),5耐株14例(32.6%),6耐株5例(11.6%),7和8耐株3例(7.0%)。即多耐株(对三种和三种以上的药物耐药的菌株)达100%。
, 百拇医药
    附表 43株福氏痢疾杆菌药敏试验结果(例,%)

    药 物 耐药株数

    药 物 耐药株数

    氨苄青霉素

    40(93.0)

    妥布霉素

    1(2.3)

    复方新诺明 41(95.3)

    新霉素 3(7.0)

    红霉素 34(79.1) 羧苄青霉素 35(81.4)

    氯霉素 29(67.4)
, 百拇医药
    头孢哌酮钠 0(0)

    庆大霉素 3(7.0) 氟哌酸 1(2.3)

    卡那霉素 5(11.6) 头孢唑啉 1(2.3)

    丁胺卡那霉素 4(9.3)

    2 结果

    43例福氏菌痢除对症与支持治疗外,全部用抗菌药物治疗。其中36例以庆大霉素、氟哌酸、头孢唑啉单用,少数症状较重者选用其中两种联合应用。1疗程为3~7 d。1疗程治愈者27例(75.0%),另9例改用头孢哌酮钠3~5 d后全部治愈。7例中毒型菌痢以氟哌酸+菌必治治疗,5例治愈,2例死亡。本组平均住院日(5.23±1.89) d。

    3 讨论

    福氏痢疾杆菌是志贺菌属的一个亚群,在我国是引起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病原菌,其耐药菌株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本资料显示,本市1996度流行的是耐药性福氏菌株。儿童患者的年龄分布主要在学龄前,有临床表现不单一,中毒症状重、病程时间长、发热的发生率较高、易发生中毒性菌痢等特点,与广州市流行情况一致[2]。但对氨苄青霉素和羧苄青霉素等常规抗痢菌药也出现了高耐药率,这一耐药谱与国内有关报告不一致,可能与株别不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别较大有关。菌株的耐药性主要由耐药性质粒所控制,耐药菌株的出现主要是抗菌药物广泛应用的后果[3]。菌株获得耐药性后,在一定时间内是相当稳定的并可以传递[4],造成耐药株的扩散和蔓延,给菌痢的防治工作带来困难。根据药敏试验资料揭示的耐药动态来选择敏感有效的抗菌药物,是彻底治疗耐药菌株感染的关键。本资料显示,耐药性福氏痢疾杆菌对一些常用的抗痢菌药物,如复方新诺明、氯霉素、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红霉素等出现了高耐药率和多重耐药;而对氨基糖甙类耐药率较低,特别是对氟喹诺酮类和头孢霉素类有很好的敏感性。选择其中一种或两种联合用药,治疗效果较好。但对于儿童,因氨基糖甙类抗菌素副作用不易监测;氟喹诺酮类可延缓软骨的发育等[5],均不宜作为首选药。头孢唑啉和头孢哌酮钠见效快、疗效较好、副作用较少,可作为儿童耐药性福氏杆菌痢疾治疗的主要抗菌药物。
, 百拇医药
    作者单位:湖南省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洪江 418200)

    参考文献

    [1] 彭文伟主编.传染病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07

    [2] 文 序.福氏与宋内氏杆菌痢疾的临床资料分析.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996,6(2):40~41

    [3] 戴自英,徐肇玥主编.感染性疾病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46

    [4] 陈毅鹏.97例菌痢菌群分布及药敏与临床.浙江医学,1995,17(16):343

    [5] 陈毅鹏,金有玉主编.新编药物学.第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91

    (19980615 收稿)

    湖南医学

    HUNAN MEDICAL JOURNAL

    1999年 第1期 No.1 1999,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