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理论研究 > 正文
编号:10562889
http://www.100md.com
     周会新 刘洪娟

    [关键词] 食管肿瘤/治疗; 烧灼术; 胃镜检查

    [中图分类号] R7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1-9421(2000)04-0287-02

    晚期食道癌患者多有高位消化道梗阻,来院就诊时常出现严重的营养障碍和不同程度的恶病体质,内、外科处理都十分困难。1997年以来作者对10例此类患者采用胃镜下电灼开窗治疗,疗效满意,结果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0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6(45~70)岁,先期均经胃镜检查加组织学活检确诊为晚期食道癌或胃底贲门癌。梗阻部位于食道中段2例,下段8例;1例开胸术后1年复发,9例拒绝手术治疗。患者入院时都表现为严重吞咽困难,进水亦呕吐,全身情况较差,有不同程度脱水,消瘦等。

    1.2 仪器 采用日本Olympus公司生产的电子胃镜或者纤维光学胃镜,高频电发生器,CD型止血-热疗/

    单电极器具,鼻胆引流导管。

    1.3 方法 将胃镜进到梗阻处,把粘液及食物残渣抽吸干净,用止血-热疗单电极探头通过活检管道 ,对准梗阻肿块中央,通入切割凝固电流,电流定于3~5 A为宜,顺食道垂直走行方向边烧灼边前进;操作时发现电凝头上有烧焦的组织块覆盖时,应抽出进行彻底清洗,沿肿块中央可成功开出一窦道,然后将一外径为1.7 mm、长约2.5~3.0 m的塑料管(内有引导钢丝)通过窦道放置于胃内,证实该管在胃内后, 退出胃镜,用导尿管将塑料管从鼻腔内导出固定,回病房后即可通过该管作鼻饲流汁等。3 d后沿塑料管作支架放置普通胃管,即可鼻饲细渣半流食物,1~2周可更换一次胃管。因患者均为晚期食道癌,故作者每间隔2~3周重复上述治疗过程,重点对肿块作电烧灼,8例患者作了3次,2例 作了2次,治疗时结合输液等支持疗法。

    1.4 结果 治疗后,患者一般情况有明显改善,1周后输液量逐渐减少,甚至可不输液。其中6例病人经治疗后可自己进食半流而无呕吐,复查胃镜时发现肿块缩小,可通过胃镜进行胃、十二指肠球部作观察。9例患者出院时可进食半流汁,1例术后复发患者带管出院,定期来院更换胃管。随访中,生存1个月者1例,1~3个月6例,3~6个月者3例。1例死于全身衰竭;2例死于肺心病;7例因癌肿生长再梗阻死亡。

    2 讨论

    晚期食道癌引起消化道完全梗阻是导致病人营养障碍死亡的主要原因,外科以往采用胃造瘘或者空肠造瘘的手术方法以解决病人的进食而延长其寿命,该类手术病人一般难以接受。消化内镜科医师治疗食道癌的方法有局部激光、微波照射、电凝电灼等,可起到使局部肿瘤组织坏死脱落的治疗作用,但上述治疗后所致局部组织的继发充血水肿,梗阻在短期内不能解除,甚至还可能加重[1,2]。作者在以上治疗方法和鼻胆管引流术的启发下,采用胃镜下电灼开窗,放置导管作鼻饲的方法,为病人解除了痛苦,延长了寿命,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本方法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器械,疗效明显且迅速,病人一般乐于接受。作者的体会是,本方法很容易对梗阻的肿瘤组织进行多次烧灼处理,放置的鼻饲管本身对肿瘤组织起到压迫,促进其进一步坏死脱落的作用。如本组6例病人,食道由完全梗阻到治疗后可以通过胃镜。在具体操作中,建议采用1.7 mm以下的塑料导管,且内可导入钢丝,这样可保证塑料导管有一定的强度,便于普通胃管的导入,胃管的内径应够大;作者采用大号硅胶三腔二囊管,剪除气囊橡皮及前端圆头部,该管有够大的内径,质地较硬,导入胃内很顺利。

    内、外科处理晚期食道癌梗阻的种种方法都只能是解决病人的暂时进食问题,对肿瘤本身和疾病的进程无多大改进,对肿瘤更谈不上根治,因此只能是一种短时期的改善症状的姑息疗法。作者正尝试在本法基础上配合放置镍钛记忆合金支架,其疗效可能会更好、更长久些[3,4]。

    [作者简介]周会新(1949-),男,湖南浏阳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消化疾病诊治和消化内镜诊治。

    周会新(湖南省人民医院,中国湖南 长沙 410002)

    刘洪娟(湖南省人民医院,中国湖南 长沙 410002)

    [参 考 文 献]

    [1] 张焕标.Nd:YAG激光治疗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J].内镜,1993,10(3):168-169.

    [2] 郑春大.微波在食管贲门癌性狭窄安置金属支架前后的应用[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9,16(4):205-206.

    [3] 范志宁.记忆合金支架治疗食管贲门狭窄的临床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6,13(1):28.

    [4] 赵志泉.国产记忆合金支架治疗食管狭窄[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6,13(2):279-281.

    [收稿日期] 1999-10-25

    湖南医学

    HUNAN MEDICAL JOURNAL

    2000 Vol.17 No.4 P.27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