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辨证论治 > 正文
编号:10567524
http://www.100md.com 中国食品药品网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通过临床对照研究,对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及正常绝经期妇女躯体症状、心理及生活事件等进行了量表调查,运用统计软件对临床症状学、证候学、心理量表及检测指标间进行相关分析,探讨了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辨证特点及相关因素,为寻找更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方法提供了依据。

    绝经期综合征是绝经期妇女的常见病,严重影响了广大妇女的生活质量。绝经期综合征证候学规律的研究在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中是薄弱环节之一。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有关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报道、临床经验、中医理论及有关量表(

    焦虑量表、抑郁量表、生活事件量表等),制定临床病例观察表。他们首先对1995~2001年间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近50种杂志上发表的,有关中医药单方治疗绝经期综合征的98篇论文中出现的药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所用药物共130味。其中补虚药34味,共出现384次,占38.55%(补气药8味,甘草人参党参太子参大枣白术黄芪山药,共出现116次,占11.65%;补血药6味,当归白芍熟地黄何首乌阿胶龙眼肉,共出现126次,占12.65%;补阴药11味,百合麦冬天冬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龟板鳖甲黄精桑椹子、沙参,共出现80次,占8.03%;补阳药9味,鹿角巴戟天淫羊藿仙茅肉苁蓉菟丝子杜仲续断紫河车,共出现62次,占6.22%);清热药15味,共出现136次,占13.65%;安神药8味,共出现91次,占9.13%;收涩药7味,共出现73次,占7.33%;利水渗湿药4味,共出现58次,占5.82%;解表药10味,共出现56次,占5.62%;平肝熄风药8味,共出现48次,占4.82%;活血化瘀药10味,共出现47次,占4.72%;其他药物共出现103味次,占10.35%。

    研究人员调查了120例绝经期综合征妇女的kupperman评分、临床证候、心理量表等。结果发现,kupperman评分与卵泡刺激素(FSH)呈正相关,即症状越重,其FSH值越高;黄体生成素(LH)与FSH、雌二醇(E2)间也有显著相关性;从症候与激素水平间的相关分析看,烘热汗出与FSH值密切相关;FSH/LH与FSH呈正相关,与LH及E2水平呈负相关,即E2、LH水平越低,比值越高,绝经期综合征症状也越重。表明FSH、FSH/LH可作为绝经期综合征的重要诊断指标之一。

    对58例绝经期综合征妇女的症状及激素水平进行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了头晕耳鸣的程度与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外,其他临床症状与激素水平的变化并无密切相关性,尤其是心烦易怒等情志症状与激素水平的变化无密切关联;FSH/LH与FSH、LH、E2间有相关性。

    在研究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与绝经期健康女性的激素水平时发现,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FSH及FSH/LH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绝经期女性,而LH及E2水平两组无明显差异。

    在对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研究中可以看出,中医辨为肾虚者占66.67%、肝郁占62.96%、肾虚肝郁占37.03%、心虚占25.93%、脾虚占11.11%、血瘀占3.70%、湿热占3.70%、心火亢盛占3.70%、其他占31.26%。可见绝经期综合征以肾虚肝郁为主要证型,并可兼见心虚、脾虚、血瘀、湿热、心火亢盛等证型。

    对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及BECK抑郁量表评分。结果显示,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皆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及抑郁症状,且肾虚肝郁型患者抑郁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的患者。

    研究人员指出,由统计中发现补虚药使用频率最高,说明此病患者肾气已亏、天癸已衰,必然引起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常,从而出现一系列症状,故补虚为治疗绝经期综合征的第一大法,而以补肾尤为重要。此外,研究结果显示,情志变化与激素水平关系不甚密切,因此用中医辨证治疗,改善患者的精神情志症状不但能提高疗效,而且也是中医治疗的一个优势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