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教育 > 评论
编号:10571736
中医药研究要有理论创新
http://www.100md.com 2005年5月2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346期
     杨茂春 襄樊市中医院 杨 哲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

    创新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灵魂。人类社会发展离不开创新,自然界改造离不开创新,科技发展离不开创新,现代中医药研究更离不开创新。要想快出成果,出好成果,研制出好的中药新药(新制剂)造福于民,就必须用创新的思维、目标和手段开展现代中医药研究。在创新中,理论创新是首要。

    中医药在治疗西医认为难治性、疑难性疾病(包括一些常见病和慢性病)中所显示出的治疗优势,已逐渐被国际医药学界所重视,国内医药学界的许多专家学者也非常看好中医药治疗疑难疾病所显示出的优势与特点,他们把研究开发新药的目光,投向了中医药治疗难治性、疑难性疾病上。可见,中医药的创新发展应注重发挥自身的优势,其研发的主攻方向应定位于慢性疑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心病、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病毒性疾病(如肝炎、感冒、艾滋病等),功能障碍性疾病(如早衰、疲劳综合征)以及亚健康人群等。
, 百拇医药
    人们把一些疑难疾病让位给中医进行治疗,这些疾病西医没有什么好办法,但却被中医治愈了。因为其是个案或少数病例,因此又被一些人认为是偶然的、是不可重复的。其实,疑难疾病本身就是治疗比较棘手的疾病,对于这些疾病就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才能得以治愈。所以,我们在对这些疾病进行研究时,只有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去进行临床研究的实验设计和对照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研究结论,才不至于被质疑和否定。

    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创新

    中医药理论是我国人民用以与疾病进行斗争的医学科学理论。它对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与现象都进行了理性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整理,对于所有能用来治疗疾病和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进行调整使之恢复正常的物质都称之为药物,并对每一种药物的各种与医疗有关的性能与作用,以及它们对正常机体和病态机体的影响进行了概括,并在其后的医疗实践中不断修改、补充和完善。所以,我们对中医药理论的学习和理解必须深刻、全面和正确,这样才能正确、合理和灵活地去指导基础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和医疗实践。
, 百拇医药
    对于中医药理论中涉及的名词术语概念,应该明确它是中医药理论用来“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而不应该机械、唯心、片面、局部地去理解,这样才能真正正确地认识和应用中医药理论。如中医药理论中八纲辨证中的阴阳

    、表里、寒热、虚实,是对人体生理、病理状态客观抽象的、概念性的综合表述;而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七情和合、有毒无毒等,则是对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性能的客观归纳;脏腑经络学说,则是对各脏腑所代表的不同功能单位(或叫系统)的生理功能、相互关系以及发生疾病过程中相互影响的网络功能的论述;而脏腑之间的五行相生相克、相乘相侮,则是指各功能单位(或叫系统)之间生理关系、病理关系以及相互影响等。所以在对某种疾病进行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研究时,就不能只是了解其内、外致病因素,而且还要了解不同机体或不同组织在这些致病因素作用下所引起的各种不同反应,包括这些不同反应时的细胞、分子、酶、信息因子等变化及其对组织、器官的影响,进而寻找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包括相应的中药、方剂等)。
, 百拇医药
    现在有些中医药研究者,不了解中医药理论中这些名词和术语的本来含义及其对临床辨证论治的指导意义,而是刻意要去寻求这些术语概念的物质基础,简单地认为在人体中一定能找到一种与之相对应的物质、相应地找到它的化学结构和功能团。以至于这么多的关于寒热、虚实、阴阳等概念的研究都只是摸到一些皮毛,正如有人所说是在进行“瞎子摸象”式的研究。因为没有整体、全面、深入地掌握中医药理论的内涵,所以在对结果下结论时,都是“瞎子摸象”者所下的结论,谁也说明不了大象的真正全貌,更说明不了“大象”这个概念。如有人把环腺苷酸(cAMP)和环鸟苷酸(cGMP)说成是阴阳的物质基础,实质上只是说明了阴阳概念中的百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的内容,因为“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素问·阴阳离合论》)。再如对寒热、虚实、扶正祛邪、活血化瘀、升降、归经等等的研究也是如此,都失之于泛泛,所以一些研究成果都不能达到真正的实验目的而被广泛认可。再加之现代生命科学对人体生理、病理等的研究还有很多尚未发现的内容,所以也影响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从思路、方法上看,现代的中药研究模式,都是对现在一些成熟或不成熟方法和结论的跟踪和引进,所以还没有什么突破性成果。这就需要我们改变思维方法,进行创新思维模式的研究,这样才能有所突破,对现代科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 http://www.100md.com
    因此,对中医药的研究,应该是在中医药理论思想指导下,运用其逻辑思维和分析的方法,去深入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药物对它们的作用和影响。面对中医药的现代研究,我们不能再重复过去各个不同时期的研究模式,更不能只进行跟踪式研究,应该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创新思路,结合具体的中医药研究对象和目的,如某中药对某病的疗效及机理研究,针对其在某个不同阶段的某个环节,进行多学科、多指标及指标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有创新思路、创新方法,才能有所进步,有所突破。

    应引进最新科学研究成果

    基因工程技术的诞生,虽然历史较短,但其发展异常迅速,而且其基本科学原理和技术、方法,都已被生命科学的相关学科(包括医药学在内)广泛应用,也已取得许多可喜成果。基因工程技术已成为当前医药研究领域新技术的重要内容。基因与疾病的关系、基因治疗技术,也已成为目前医药学界特别关注的问题。在基因与疾病关系的研究中已发现了数百个致病基因。但这些基因中,大多数是单基因致病基因。在疾病和导致与某病相关基因的研究中又发现,仅少数疾病由单基因决定,而一些常见病、慢性病,如心血管病、肿瘤等的遗传因素十分复杂,可能需要多个基因或基因变异才能使人类具有该病的易患性,也可能是多个基因协同致病。在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某个阶段,可能其中每个基因所起的作用都很小,或者是其中某个基因起最主要或决定性的作用,进而影响其他基因起连锁反应而致病。例如与家族性乳腺癌相关的BRCAI基因,最初发现时被认为普遍存在于患乳腺癌的女性中,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进行,发现仅有不到10%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具有BRCAI基因。所以,BRCAI基因就不是妇女乳腺癌的惟一相关基因。究其结论的不准确原因,可能是最初的研究是在少数同类人群中进行的,而结论却扩大至整体。换句话说,如果一种诊断技术是依据某一特定人群研究建立的,这只能代表一种人群,它是否同样适用于其他人群就不得而知。因此,只有在进行了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后,才能得到其是否适用于整体人群的真正科学的结论。
, http://www.100md.com
    随着基因与人体疾病关系研究的深入发展,基因的多态性和基因表达调控因素的复杂性已被人们渐渐理解和认识。人类基因多态性将在阐明人体对疾病和毒物的易感性与耐受性、疾病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和对治疗的反应性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医药研究中,基因工程技术也将逐步被合理地应用和科学地解释。

    在现代中医药研究中,基因工程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也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创新思路去进行科学的实验设计,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所以,在对各种疾病的病因、病机进行研究以及对中药的临床应用进行研究时,就必须结合现代科学(包括现代生命科学、基因组学、信息学、系统论等学科)研究的新成果、新进展,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去进行分析、研究,然后针对疾病的各个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的实验设计,从而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