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中医儿科
编号:10571760
安抚“夜啼郎” 外治有妙法
http://www.100md.com 2005年5月3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347期
脾脏虚寒,心经积热,暴受惊恐
     王惟恒 安徽省怀宁卫校

    小儿夜啼,多见于3个月内的幼小婴儿。突出表现为白天如常,入夜则啼哭不安,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故民间俗呼之为“夜啼郎”。

    中医认为,小儿夜啼有习惯性和病态反应的不同,病态反应多因脾寒、心热、惊恐所致。至于婴儿夜间饥饿或尿布潮湿而夜啼,以及伤乳、发热或因其他疾病而引起啼哭者,则另当别论。

    婴幼儿夜啼,临床表现有轻重不同,婴儿时期没有语言表达能力,哭就是表达要求和病苦的方式,虽多属生理性的,但切不可置若罔闻。必须严密观察,找出根源,妥为调理,必要时可施以药物调治。婴幼儿夜啼的内服药物治疗多有不便,结合中医辨证分型,正确选用外治法更为便捷、安全、有效。

    脾脏虚寒

    
啼哭时哭声低弱,睡喜倦曲,腹喜摩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23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