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人与医学
编号:10622344
进入廿一世纪的中国农村:农村卫生制度的瘫痪(1)
http://www.100md.com 2005年6月10日
     中国政府原本是通过人民公社来为农村民众提供社会服务,特别是卫生和教育,但随着人民公社撤消,集体制度解体,国家在两方面从农村抽身而退,把社会服务的财政责任交予地方政府承担。现在,许多贫困地区连为人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务也无能为力。协调不善和资源重新分配不均抵销掉制度改革带来灵活变通的好处。因此,在大部分中国农村地区,基层政府的角色往往从服务提供者一变为收取利、税者。农民的最基本权利被剥夺,饱受苛捐重税之苦,成了中国改革的大输家。农村卫生体制面临经费短绌,把原有职责中不赚钱的事项置诸不管。特别贫困的地区,卫生医疗服务已成为历史陈迹,农民求药问医的付出不堪负荷。

    预防保健和人人享有医疗

    共产革命之前,中国农村在卫生方面是一个沙漠,百姓饱受疾病蹂躏,平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在不足30年内,共产党建立了一个涵盖大部份农村人口的卫生制度。这项结构性成就是仿照政府行政组织而建立的,其分枝机构延伸到至最细小村落的中心。在此制度下,卫生部全权统筹整个卫生系统,各级政府均设有卫生局(厅)向有关行政部门及上级卫生机关负责。中国农村卫生网络被称为「三级医疗卫生网」。它以县级为首,县一级执行国家政策,管理诸如综合医院、卫生防疫站和医药院校等众多机构,并监督下级卫生单位。县级以下是人民公社的公社卫生院(后改为乡卫生院),这是驻有合格医生的最低一级。位于卫生网底层的是乡村医生,他们负责搜集卫生资料、防疫接种和提供初级卫生保健。在此制度下,卫生机关实行层层监督,并把超出其诊治能力的病人转到上一级医院。它最大的特点是为全民提供了初级保健服务,以及有效率的预防保健和卫生教育。这种三级医疗卫生网成为第三世界的典范,备受国际组织赞赏。在文化大革命这场试图实现乌托邦理想的运动期间,这一卫生制度更臻极致。毛泽东进一步兴建乡卫生院,透过人民公社的合作医疗制度提供免费医疗服务,还组织有名的「赤脚医生」队伍等,这种种措施瑕瑜互见。其优点当然是它所提供的慷慨医疗政策,使人人享有卫生福利,其浪漫形象令西方为之向往不已;其流弊则是医生的训练不足,他们的政治纯洁性比能力更被重视,加上药物和仪器普遍短缺,所能提供的服务有限。尽管如此,靠着改善卫生环境的群众运动和定期防疫接种,在经济改革之初,大规模流行病和地方疾病已被消灭,分娩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已成为现在可以公开确认的统计数字,而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上升至1970年代末的69岁。

    | 下一页

    翻到: 1 2 3 4 5 6 7, http://www.100md.com(夏洛特·卡耶(Charlotte Cailliez))
1 2 3 4 5 6 7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