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5年第9期
编号:10626046
肿瘤化学治疗药物外漏时的应急措施和解毒剂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5年第9期
1外漏现象和局部毒性的分类,2化学治疗药物可能引起的皮肤异常反应,3化学治疗药物外渗后造成组织伤害的作用机制,4外漏的处置方法及建议的解毒剂,5解毒剂的解毒作用机制,6化学治疗药物外渗的处理,7讨论,参考文献
     肿瘤的化学治疗药物在最近几年的迅速发展,使医疗界可以克服以往治疗上的困境,从而增加肿瘤病人的治愈率,同时也大幅度提高了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但因不当给药而导致对病人的伤害也不容忽视,因此,如何安全地给予肿瘤病人化学治疗药物,也成为肿瘤医护人员的首要课题,所以医疗人员对化学治疗药物的特性、注射部位的选择及给药的技巧必须掌握熟练,且应具备化学治疗药物一旦不慎外漏时的紧急处理能力,避免对病人的二度伤害,从而达到安全给药的目的。

     1 外漏现象和局部毒性的分类

    所谓外漏现象主要是指一般静脉输注液或药物在输注时,因针头位置脱离至静脉血管外,以致使药物外漏至周围皮下组织或自血管渗漏外溢,而导致的局部肌肉组织的伤害或坏死,此时病人的注射部位会感到刺痛、烧灼感,外观上可看出肿胀、起水泡及发红等现象。化学治疗药物因其引起局部毒性的差异,可以分为起泡性和刺激性两大类。

    1.1 起泡性(Vesicant)化学治疗药物 是指当化学治疗药物发生外渗时,会使组织产生水泡而逐渐破坏皮肤组织,并产生肌肉组织坏死的现象,常见的起泡性化学治疗药物有更生霉素、柔红霉素、阿霉素、表阿霉素、丝裂霉素、长春碱、长春新碱、长春地辛等。此类药物若在注射部位发生外漏,则会引起强烈的发炎反应,约在几小时内会明显红肿、疼痛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7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