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其它各类 > 各类论文5 > 正文
编号:10788736
http://www.100md.com 2005年6月21日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血液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和动力,输血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但是,目前除了存在血源紧张外,输血所带来的潜在危害,如传播肝炎、艾滋病等感染性疾病,伴随输血的严重并发症如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细菌污染、过敏反应、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以及其他非特异事件的发生等,均显著增加了病人的死亡危险。这是摆在临床医师面前不争的事实。

    因此,麻醉科、基本外科、骨科、重症监护科、妇科及急诊科等多学科专家联合发出呼吁,应严格执行输血指征,合理利用有限的血源,节约用血、科学用血、安全用血。

    节约用血、科学用血、安全用血

    出血与输血是临床外科医生经常碰到的问题。中国是人口大国,尤其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手术量逐年增加,临床用血量也激增。初步统计,中国目前每年血液消耗量约1600吨。虽然国家大力提倡义务献血,但血源紧张依然是外科临床面临的一大难题。

    由于血源不足,各地经常发生“血荒”,不少医院相继出现被迫减少或停止手术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对病人的治疗;而另一方面,不合理用血,甚至浪费血资源的情况确时有发生。因此,如何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减少血制品的使用,成为外科临床重要的课题之一。

    临床节约用血方案和技术的进步不仅可以减少由于输血导致的不良反应和病毒传播,更重要的是能保证将有限而宝贵的血资源用在最急需的患者身上。

    严格掌握输血指征

    临床用血在认识上存在许多误区,不少患者甚至医生都认为血制品可提高患者的营养水平,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及吻合口的愈合,这其实是一种极端的错误,并有风险存在。

    为了改进输血实践,将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降至最低,以及减少浪费和降低费用,我国卫生部以及欧美等许多国家和学术组织都制定了有关成分输血的指南。根据1999 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血红蛋白(Hb)低于70 g/L才接受输血者较之那些Hb低于100 g/L即输血的病人住院死亡率更低,在55岁以下年龄组以及中等程度以下危重病人中,这一差别更为显著。

    Carson 调查了因宗教原因拒绝接受输血的125例手术病人的术前贫血程度与死亡率的关系,发现Hb在80~100g/L之间的病人手术死亡率最低;Hb高于100g/L时死亡率反而上升;Hb低于61g/L者死亡率也非常高。这里提出了两个问题:1、在外伤手术等应激状态下,适度的血液稀释对手术病人是有益的,但是没有必要将血球压积(Hct)提高到“正常值”的水平,Hct 达到30%就不必输入红细胞。2、对严重贫学者如Hb低于80 g/L,则应考虑输血。

    红细胞中所含的Hb唯一的生理功能就是向组织和末梢器官输送氧以保证代谢的需要。机体向组织输送的氧量是心输出量与Hb的成绩,在失血、手术、应激状态下心输出量大幅度增加可达正常的两倍以上。这是机体的正常反应,并不决定于Hb的浓度。此时Hb浓度太高如“正常水平”,反而不利于心脏工作,因为血液黏稠度过高,血流阻力加大,末梢微循环流速下降,势必减少氧输送量,导致重要器官如肾脏微循环血栓形成。这就是前面所述的临床观察表明维持高Hb浓度死亡率反而上升的原因。只有对那些心脏功能损害以及高龄者,心输出量不能在应激状态下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为保证重要器官灌注,才有必要将Hb维持在100g/L左右。

    倡导科学理智的成分输血

    不同的血液成分发挥不同的生理功能。输入浓缩红细胞,适应于临床上大量失血后导致红细胞压积过低的病人。输入相当于400 mk全血的红细胞,可使体重70 kg的病人Hct提高约3%或Hb提高10 g/L。但需注意的是,在补充红细胞时还需要同时补充患者血容量的不足,以维持血压以保证对重要生命器官的灌注。临床推荐在输入红细胞的同时输入一定比例的人工代血浆,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输注全血的比例,减少因输注血制品造成的感染风险。

    新鲜冰冻血浆(FFP)只适用于出血量在3000 mk以上或凝血功能有障碍的患者,根据2004年英国血液学标准委员会输血工作组发布的《新鲜冷冻血浆、冷沉淀和冷上清的使用指南》中指出,FFP的使用目的是为了补充凝血因子,不应用于扩充血容量的目的。临床研究表明,出血量达到血容量的80%以上,才会因凝血因子的缺乏发生凝血功能障碍,而这在临床上是十分罕见的。因此,只有当凝血因子缺乏,如凝血酶原时间(PT)或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明显增加(超过正常值的1.5倍)以及合并严重低蛋白血症时,才需要输入FFP。只要维持各凝血因子在正常值的30%以上,就不会发生凝血功能障碍。

    血小板功能正常者血小板计数低至5~10×109/L才有出血危险。对创伤和手术的病人,最好将血小板计数维持在100×109/L以上水平。

    大力提倡应用代血浆

    合理科学地使用代血浆,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临床血源紧张的问题,不仅节约花费而且对病人来说也更加安全。目前,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是新一代的中分子羟乙基淀粉(贺斯、万汶),其稳定的扩容效力可以有效的增加心输出量,保证足够的氧输送。另外,新一代的产品是植物源性产品,过敏反应发生率极低,对凝血和肾功能几乎无影响,其有效扩容时间可以维持6~8个小时。 而早期血浆代用品如羟乙基淀粉40、20氯化钠注射液(706代血浆)有一定的局限性,容量效力低,维持有效循环时间短,更重要的是其在安全性上存在许多隐患,如导致急性肾损伤和影响患者凝血功能等。近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SFDA)发布《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第8期)中,提醒临床医生关注706代血浆造成的肾功能损害,临床应用需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用药期间注意监测肾功能。 (冷希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