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麻醉学杂志》 > 1998年第6期
编号:10669093
吸入麻醉药的毒副作用
http://www.100md.com 《中华麻醉学杂志》 1998年第6期
     叶铁虎 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 中华麻醉学杂志 1998 0 18 6


    关键词: 期刊 zhmzxzz 0 继续教育 fur -->


    

吸入麻醉药可分为挥发性麻醉药和气体麻醉药,自乙醚用于临床(1846年)至今已有百多年历史,其后相继问世及用于临床的挥发性麻醉药还有氯仿、氯乙烷、乙烯醚、三氯乙烯、氟烷、甲氧氟烷、安氟醚、异氟醚、七氟醚和地氟醚。此外,气体麻醉药有氧化亚氮(N2 O)、环丙烷和乙烯。至少在使用乙烯醚时代,人们就开始关心吸入麻醉药的毒副作用问题。近四十年来,人们对氟烷性肝炎或甲氧氟烷的肾毒性已淡化,随着地氟醚和七氟醚的使用,又开始关心吸入麻醉药的毒副作用问题,反省其传统的理论基础,寻找它们潜在毒性的可能、临床证据和毒性的机制。

     一、肝毒性问题

    
吸入麻醉药的肝毒性与其在体内生物转化过程中的生成物有关。氟烷引起的肝炎罕见,约1∶6000~35 000,但发作迅猛,多为急性暴发性黄疸型肝坏死。目前认为,氟烷性肝炎是一种免疫性疾病,最初是由氟烷在体内代谢并与肝蛋白结合形成trifluoroacetylated蛋白,当遇到易感人群时,在这种蛋白刺激下会形成trifluoroacetylated蛋白抗体,再次使用氟烷时,经这些抗体介导诱发大块的肝坏死。近来研究证明细胞色素P450 2E1是氟烷在体内代谢主要的酶,它是一种新抗原。如病人在手术前预先使用双硫醒(disulfiram),那么氟烷的代谢将受到抑制,推测氟烷性肝炎的危险也会随之减少。

    不论是安氟醚还是异氟醚均有引起暴发性坏死性肝炎的可能,只不过它们的代谢率要比氟烷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85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