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血液学杂志》 > 1999年第12期
编号:10670682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发病及诱导分化机制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中华血液学杂志》 1999年第12期
     刘廷析 茅矛 陈竺 王振义 200025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中华血液学杂志 1999 0 20 12


    关键词: 期刊 zhxyxzz 0 综 述 fur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leukemia,APL)是临床上第一个应用诱导分化治疗取得成功和第一种针对肿瘤特异性标志分子进行治疗的人类恶性肿瘤。95%以上APL患者具有特征性的非随机染色体t(15;17)。该易位使15号染色体上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基因与17号染色体上的维甲酸受体α(RARα)基因发生融合,表达PML-RARα融合蛋白[1] 。少数变异型APL患者产生t(11;17),该易位使11号染色体上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锌指(PLZF)基因与17号染色体上同样的RARα基因发生融合,表达为PLZF-RARα融合蛋白[2] 。在APL发病机制中,应注意此两种融合蛋白分别与野生型PML或PLZF、RARα蛋白共存于APL细胞中。研究表明,PML-RARα或PLZF-RARα融合蛋白可显性失活(dominantnegative)野生型PML或PLZF蛋白的功能和干扰正常RARα信号传导,因而研究融合蛋白如何影响PML蛋白正常功能及RARα信号传递成为理解APL发病及诱导分化机制的关键。

    1 PML蛋白的正常功能及融合蛋白对PML蛋白功能的影响 早期体外转染实验表明,PML具有增殖抑制活性[3] 。Wang等[4] 以敲除(knockout)PML基因小鼠作为体内研究模型,发现纯合缺失PML鼠(缺失两个PML基因)有如下特征:①外周血成熟粒细胞(中性、嗜酸、嗜碱、单核)显著低于正常鼠;骨髓、肝、脾、淋巴结成熟粒细胞显著减少;②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embyonic fibroblast, MEF)增殖率和3 H-TdR掺入率显著高于正常鼠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596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