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29523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和药效相关性研究(二)
http://www.100md.com 2005年7月5日 药物分析网
     三、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和药效、作用机理相关性研究

    西医治病重在靶器官病理改变的纠正、逆转。故所用西药常为一种成分,具有高度专一性。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即将疾病的某一阶段的病理、生理改变归纳为“证”。根据“证”这一整体水平的疾病的认识,从脏腑的联系,人和自然关系等方面,多途径、多靶点调节机体的动态平衡。所用中药的特点即是组成复方进行治疗。由此可见,中药治疗具有针对多个因素,采用多个活性成分、具有多个靶点、进行多个环节、动态整体治疗的特征。因此中药复方的药效、作用机理必定是要用多个指标进行研究。开展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和药效、作用机理相关性研究,不但要采用多个指标,还要从整体动物实验、器官组织、细胞及分子生物学四个水平(或称方面)来进行。中药复方所针对的证,如何用四个水平的各种实验研究来体现需精心设计、推敲。对具有良好临床疗效治病的中药复方同样也要从这四个水平来说明中药复方的整体疗效及作用机理。拆方研究是中药复方研究中一种手段,但目前方剂研究中忽视方剂中中药的应用特点、偏重于拆方研究,提取方剂中的有效成分,导致许多研究结果不能从整体上说明复方的本质。
, 百拇医药
    中药复方作用机理的研究,不仅仅是说明其药效,更要说明其作用环节。作用机理的研究应成为重点,这样做不但能研究中药复方的传统功效,更能进行新功效的开发。发现新的药理作用,扩大治疗范围,本身就是复方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如90年代对保胎安产的当归芍药散(当归、白芍、川芎、白术、茯苓、泽泻)进行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时,发现能对抗药物引起的记忆障碍,对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有影响,临床上试治老年性痴呆,已初见成效。

    中药复方化学和中药复方药理学(包括中药药效学、中药药物动力学、作用机理、方剂配伍规律等)二者紧密的结合将从根本上解决中药复方的现代化。

     四、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和中药药物动力学相关性研究

    中药药物动力学似可包括二方面内容:一是中药药物效应动力学,即以药物的生物效应为指标,从生物半衰期来进行研究;二是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以血或组织器官中的药物和其代谢产物,以血药浓度半衰期来进行研究。中药药物动力学对于了解中药的作用机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优选用药方案、指导剂型改进和新药研究设计的重要性日趋引起重视。
, 百拇医药
    黄熙等提出的复方药动学和证活药动学[11]和随后进行的各种研究[12]表明可采用中药复方在体内的化学成分的变化来进行药代动力学的研究,采用四谱(UV、IR、MS、NMR)和3D?HPLC的方法测定磷酸川芎嗪(TMPP)的含量,比较研究了川芎汤、川芎丹参汤给大鼠口饲后TMPP的动力学,发现伍用丹参后可明显减少TMPP的吸收、分布和生物利用度[13]。中药复方君臣佐使配伍变化可明显影响彼此的药动学参数,并与疗效与毒副作用密切关联。甘草次酸(GA)具有抗炎、抗过敏和抗胆甾醇血的作用。用酶标免疫和HPLC测定体内GA的浓度,比较大鼠口饲甘草酸、GA、甘草芍药汤和甘草芍药汤后,发现血中GA含量因伍用芍药而明显提高。对尿及粪中GA排泄量测定后,可推断得出伍用芍药后血中GA浓度增高可能是由于某种因素使粪便中排出量降低,而在体内停留时间延长所致[14]。在芍药这样一个药材层次上说清甘草汤的本质尚欠不足。如何说明究竟是芍药中何种成分(或几种成分)起此作用,或许可通过将芍药分成若干有效部分,或将甘草芍药汤分成若干有效部分再行设计实验方案来求证之。
, 百拇医药
    中药药物动力学的快速将得益于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化学成分的研究思路和高灵敏度、微量快速、高效的分离、分析方法的开发。目前各种GC、HPLC、毛细管电脉(CE)及联用技术,如GC/MS,HPLC/MS和CE/MS,特别是HPLC/MS/MS及HPLC/NMR的应用,将为中药药代动力学提供更快、更好的结果。

    五、中药复方物质基础、药效和信息科学的相关性研究

    多年来国内有些单位建立了小型的中药疗效数据库和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数据库,并应用计算机进行了规律性的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数据库的样品量尚不够大;数据库结构系统有待完善;更需发展如何从巨量的资料中能阐述中药复方化学成分和药效的关系,进而为开发新药复方提供依据。信息化应全面、系统地开展,从建立数据库开始,可考虑建立两大类数据库,一是中药材数据库,包括12000多种中草药的性、味、归经、用药部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副作用、适应病证等传统及现代成果。另一为中药复方数据库,包括尽可能多的古方及确有疗效的经验方的方剂组成、药物来源、适应病证、临床疗效、有效部分和有效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传统及现代成果。应采用统计学、模糊数学、聚类分析及人工智能等信息科学,结合中医药的基础理论和著名专家学术经验,使中药复方中的规律性得以客观地科学地揭示,将对今后新药的组方和开发提供根本思路的依据。
, 百拇医药
    六、小结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和药效相关性的研究的目的是基本讲清中药复方的化学成分,基本讲清中药复方的药效和作用机理。要达到这点,必须实现化学成分研究和药理研究相结合,离开药效学指导的化学成分研究将变成为成分而成分的纯学术研究,而缺少化学成分研究的药理学研究也只能是不知其因何在的低水平研究。为了能适应、阐述中药复方的复杂性和整体性,有必要在药物(复方、药材)、有效部分和有效成分三个层次上进行研究工作,并结合药效学研究,确定君臣佐使有效部分和君臣佐使有效成分,阐明君臣佐使配伍理论的化学物质基础,同时在整体动物实验、器官和组织、细胞、分子生物学四个水平上开展药理研究工作,完全可以研制出能为国际市场所接受的现代中药制剂。

    参考文献

    1.罗国安、王义明,中成药,1997,19(8);44-45

, http://www.100md.com     2.王义明、罗国安,中药复方化学成份研究进展及思考,全球华人中药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8,7月10日-12日,中国,南京,84-89

    3.胡盛珊、王大元、邱萍等,中草药,1994,25(8):419-421

    4.郭顺根、贲长恩,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4):28-31

    5.史正新,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3,16(2):4-5

    6.聂克,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6,20(5):315-319

    7.汪德清、沈文梅、田亚平等,中国药理学通报,1994,10(2):129-132

    8.金芳等,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95,1(1):33
, http://www.100md.com
    9.孙爱贞等,中成药研究,1983,(10):23

    10.陈修,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7):387-389

    11.陈可冀主编,迈向21世纪的中西医结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207

    12.黄熙、蒋永培、臧益民等,中草药,1995,26(10):546-549

    13.黄熙等,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5):288

    14.寺泽捷年等,和汉医药学会志,1985,2(3):53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