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 1998年第2期
编号:10649746
肿瘤病毒致瘤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1998年第2期
     陈廷 李晶 陈莉 272113 济宁 济宁医学院(陈廷,李晶) 临沂市中医院儿科(陈莉)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1998 6 12 2


    关键词: 期刊 zhsyhlcbdxzz 0 综述 fur -->


    

早年已确定肿瘤病毒可引发动物肿瘤。自从1980年发现了HTLV以后,使人们对病毒致癌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至今肿瘤病毒研究已取得不少进展,发现许多人类肿瘤与病毒相关,其中DNA肿瘤病毒有多种,包括EB病毒(EBV),人乳头瘤病毒(HPV),巨细胞病毒(CM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等。本文拟就近年来对这些病毒致癌的分子机制做一综述。

    1 EBV致癌性

    
EBV在人群中感染率较高,感染后可以在人体内终身潜伏存在,有时可引起感染细胞溶解死亡,也可能导致感染的宿主细胞发生恶性转化致瘤发生。EBV基因结构中有84个开放读码结构(ORF),包括100多个基因,但只有9个基因能在体外感染转化的B细胞中表达蛋白质。这9个基因能编码6个EBV核抗原(EBNArb)和3个潜在膜蛋白(LMP1~3),其在细胞增生转化过程中作用不相同,以EBNA1、EBNA2、EBNA5和LMP1作用更加重要[1,2] 。在肿瘤发生中起主要作用。EBNA1是EBV相关的恶性肿瘤唯一始终表达的蛋白质,在磷酸化的DNA结合蛋白,维持非整合的EB病毒DNA游离存在于细胞中,而不被细胞免疫系统所识别。EBNA1能与EB病毒编码的多聚酶Ⅲ转录物EBER1和HIV编码的反式作用元件相互作用。EBNA1不仅能与DNA结合,而且与RNA也有很强的结合力,这种结构基于EBV抗原存在3个“精甘”基序,这种“精-甘氨酸”基序是EBNA1与RNA结合过程的主要结合部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20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