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 1998年第3期
编号:10659152
并行性房性早搏二联律伴交替性双侧束支阻滞一例
http://www.100md.com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8年第3期
并行性房性早搏二联律伴交替性双侧束支阻滞一例

田珺 谷春红 湖南省桑植县人民医院(桑植 427100)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8 0 12 3
关键词: 期刊 zgxzqbyxdslzz 0 心电图个案分析 fur -->

1 临床资料与心电图分析
患者男性、16岁。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附图为V1 导联连续记录心电图。基本心律为窦性,PP间期800~1 160ms,PR间期160ms,窦性下传的QRS波群形态正常。其间可见8个代偿间期不完全的房性早搏(简称房早,P
'1~8 ),其配对间期明显不等(540~660ms),相差>80ms,房早之间的间距是最大公约值44 500±1 500ms的倍数,变异系数为±3.3%,其下传QRS波群形态的变化与时相或心室率存在一定的关系:①P'1,3,4 前RR间期为980~1 100ms,RP'间期400~480ms时,其后(P'R间期120~160ms)QRS波群形态基本正常;②P'2 前RR间期为1 140ms,RP'间期420ms时,房早未下传;③P'5,7 前RR间期1 080~1 220ms,RP'间期440~480ms时,其后(P'R间期120ms)QRS波群呈右束支阻滞(RBBB)型;④P'6,8 前RR间期为1 200~1 240ms,RP'间期380~420ms时,其后(P' R间期240~280ms)QRS波群呈左束支阻滞(LBBB)型。LBBB与RBBB交替出现。因此,心律失常诊断:房性并行节奏点性心律,窦性节律重整(或抑制)后窦性心动过缓并不齐,房早二联律伴室内差异传导呈RBBB与LBBB交替,右束支“伪超常传导”


附图 说明见正文 图中数据为×10ms(Ⅰ型裂隙现象)。


2 讨论
异位激动提前到达束支时,本例双侧束支的不应期并不一致。激动在室内传导的早期,左束支传导速度比右束支快,而晚期右束支传导速度快于左束支。由附图示,P
'5,7 的RP'间期长(440~480ms),P'R间期短(120ms),激动落在室内传导早期,呈RBBB型;P'6,8 的RP'间期短(380~420ms),P'R间期长(240~280ms),激动落在室内传导的晚期,故呈LBBB。由于激动交替地落在室内传导的早、晚期,以致RBBB与LBBB交替。P'1,3,4 的RP'间期长(400~480ms),P'R间期短(120~160ms),激动也落在室内传导的早期,但因为其早搏前RR间期短(980~1 100ms),双侧束支不应期亦较短,故早搏下传的QRS波群形态正常。值得注意的是,P'2 的早搏前RR间期1 140ms,RP'间期420ms时,P'2 未下传表明左、右束支均已处于不应期。但为何P'6,8 的早搏前RR间期1 200~1 240ms,RP'间期380~420ms,P'6,8 似乎不遵循Ashman氏规律反而从右束支下传?究其原因是P'6,8 更提前到达房室交界区,以延长的P'R间期(240~280ms)晚期抵达束支时,恰遇右束支不应期已过(此时左束支尚处于不应期中)而下传,即构成Ⅰ型(房室结—右束支)房室前向传导裂隙现象(伪超常传导)[1] 。由此可见,一个室上性激动是否发生室内差异传导及其QRS波群形态呈何种类型,除了取决于室上性激动的提早程度之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其早搏前一心动周期(Ashman氏现象)等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杨钧国,李治安,杨心田主编.心律失常的近代概念.第一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83-85

(1996-04-19收稿)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