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热点关注 > 热点报道
编号:10828312
28年寻找"院士恩人"
http://www.100md.com 2005年7月7日 《健康时报》 2005.07.07
     1 泣不成声的寻人电话

    “健康时报6月2日第271期刊登了一篇文章《65年外科生涯感悟多》,文中提到的裘法祖大夫你们有他的电话吗?我想找他……”近日,健康时报社编辑部接到一位老太太的电话,未等接电话的编辑问个究竟,老太太的话音突然激动起来:“当我看到裘法祖大夫的照片时,我特别激动,真的,当时就落泪了……你们,能不能帮我找到他?”老太太的嗓音特别洪亮,但后面的通话却在她的哽咽声中难以让人听清。

    这位名叫轩秀英的老人,到底为什么要找裘院士?

    2 28年前的一次手术

    1977年2月,在湖北安陆县八一小学当教师的轩秀英患上了甲状腺囊肿,本来她不当回事儿的,可是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脖子上的肿块越长越大。于是,轩秀英来到了武汉同济医院就诊。医生诊断后告诉轩秀英,必须要做手术,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 http://www.100md.com
    轩秀英当时的心情很恐惧,恐惧到什么地步,她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怕得要死。”

    轩秀英怕的是两件事。第一件,她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妈,做手术是天大的事,她担心,一旦手术失败,死了或变成残废,年幼的孩子们怎么办?第二件,即使不残废,如果伤到了声带,做为教师的她又如何再给学生们答疑解惑?

    可是,不做手术的话,疾病又折磨着她:平时讲课时,课文读得稍长一点,她的呼吸就会很困难;坐着洗衣服时,常会不知不觉间憋气憋得满脸通红;走路稍累点儿或者上个坡儿,她更会喘不上气。

    轩秀英说,北方人有句俗话讲“掐着脖子割隐袋”,意为根本不可能办到的事儿硬要办,“隐袋”即为甲状腺。每当想一次这句老话儿,轩秀英的压力就会翻一番,以至于后来,她干脆觉得自己做手术割“隐袋”就是去送死。平日里,轩秀英看报纸,常会看到有做这种或那种演示手术的,于是她就想,如果我的手术能被做为演示手术来做那该多好,那医生一定会很认真,我一定不会死。
, 百拇医药
    思来想去,轩秀英还是决定要做手术。没想到,一住进医院,大夫就明确告诉她,最近院里准备做一台关于针刺麻醉的演示手术,她恰好是院里需要的病例,因此,她要再等一些日子才能做手术。自己真得要被做演示手术了,并且还有很多国际友人要来观看,惊喜交加的轩秀英不由得在心里连说了几遍“天助我也”!

    在焦急的等待中,1977年3月2日,轩秀英走上了手术台。手术前,院党委的同志专门找她谈话:“你是我们需要的病例,又是军人家属,因此,我们相信你一定能配合好这台手术。这台手术很重要,做好了,对我国的针刺麻醉技术是个巨大的贡献,还能在国际上产生重大的影响。”听到这番话,轩秀英勇敢地点了点头。

    手术即将开始,一位大夫让她举手向外国友人示意她是清醒的。随即,大夫在她的虎口、手腕处连扎了四颗银针,起先她的手有点抖,可过了一会儿就不抖了。手术进行得很顺利,主刀大夫干脆利索地切掉了她脖子上的肿块。下了手术床,大夫递给轩秀英一个削好皮的大苹果,轩秀英当时想:“妈呀!我脖子都这样了,还让我吃东西,这不是让我吃刀子吗?”可是为了完成院领导交给的任务,轩秀英硬着头皮咬了一口苹果,奇了,咽喉处居然没有她想像的那么疼痛,只有些许不适的感觉。于是,刚刚做完切除手术的轩秀英微笑着把整个大苹果都吃完了。在楼上观看手术的外国友人看到这一幕,竖起大拇指,连连说中国针麻“OK”。
, http://www.100md.com
    这台手术的主刀大夫就是裘法祖。轩秀英清楚地记得,当时裘老戴的是深蓝色的手术帽。不仅如此,在手术前裘老对她说过的每一句话,轩秀英也都牢记在心———马上要做手术时,轩秀英对裘大夫说,能不能把我的三个小孩叫来让我看一眼?裘老明白她的心思,和蔼地回答道,你是做教育工作的,你不仅是三个孩子的母亲,还有千千万万个孩子也需要你。你放心,我会把手术做得很漂亮的。轩秀英又问裘老,我为啥会得这个病?裘老耐心解释说,人嘛,总会得这个病那个病的,不必有太多的顾虑。为了放松轩秀英紧张的心情,裘老还风趣地说,这个手术不会影响你的美观,你的脖子上有皱纹,我会把刀口做到皱纹里,术后看不出来。

    对话不多,但轩秀英的心情好了许多,对治好自己的病也更有了信心。

    果然,不到一周时间,轩秀英康复出院了。正如裘老所言,不知道她做过手术的人根本不相信轩秀英的脖子曾被拉了一刀,轩秀英自己对着镜子照了又照,真的是一点也看不出伤口。此外,轩秀英的声音也恢复了洪亮,她试着大声说话、大声唱歌,嗓子没有一点不适的感觉。就这样,轩秀英又回到了安陆县八一小学,重新走上了讲台。
, 百拇医药
    1982年,轩秀英随丈夫复员转业到了唐山。此后,她一直想给裘老打电话,或者找机会去看看裘老,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可是却一直无法找到裘老的联络方式,这成了轩秀英最大的遗憾。然而,就在不久前,她突然看到《健康时报》上刊登了关于裘老的文章《65年外科生涯感悟多》。得知自己的救命恩人尚健在,轩秀英激动极了,对孩子们说,裘大夫还健在,你们说,我能不能找到他?孩子们明白妈妈的心情,安慰她说,当然可以找到,您可以找健康时报的记者问一问。于是,就有了编辑们接到的那个电话。

    在和本报联系的过程中,轩秀英逢人就说她马上就要找到当年的救命恩人了。一天,她遇到一位认识的老大夫,问他,你知道裘法祖吗?他是我的救命恩人。那位老大夫说,裘法祖?我不敢不认识呀,他是我们外科的祖师爷,我们做手术学的都是他的手法,上学时念的都是他写的教科书呢!

    3 28年后的再次对话

    得知了轩大妈的故事,记者迅速和裘老取得联系,裘老听到这个消息后,表示感到很意外,没想到28年前的病人竟还记得自己。当得知病人要和自己通电话时,裘老向记者要去了轩秀英的联系方式,表示由自己给她打电话。
, http://www.100md.com
    6月10日下午3点多,电话从湖北武汉打到了河北唐山轩秀英的家中,当轩秀英听到是裘老的声音时,眼泪一下子流了下来,拿着电话,感动得半天说不话来。沉默中,倒是裘老先问候了她,裘老说:“听说以前我给你做过手术,这没什么的,谢谢你还记得我。”轩秀英哽咽着回答:“您早就把我忘了吧,您做了那么多的手术,您肯定记不住那么多病人的。可是,您救了我的命,我至死都不会忘记您的,我的家人也会把您的恩情铭记在心的。”轩秀英抑制住激动的心情,讲了做手术的经过,并告诉裘老:“您当时跟我说的那些安慰我的话,就像昨天说过的一样,从南到北,无论走到哪里,我一直都惦记着您,碰到谁我都会讲述您的医德医术。”裘老谦和地回答:“这些都是医生应该做的,过奖了,过奖了……”

    记者在接到轩秀英的电话后,随即又拨通了裘老的电话,裘老表示,治好患者是医者本份,而并非施恩于患者,所以他觉得由他打电话给患者是应该的。

    裘老回忆说,他记起了那台手术,当时轩秀英的甲状腺囊肿已经很大了,情况比较严重。他还记得当时轩秀英的模样,他说这位女患者长得挺端庄的,就是脖子上的肿块让人触目惊心。在裘老1947年回国前治疗轩秀英这种病,国内用的是全身麻醉,在他回国之后,开展了局部麻醉,“文革”后期国内提出针刺麻醉,所以会有国际友人前来观摩手术。实际上,针刺麻醉的止痛作用是不够的,为了完成任务,当时他手术操作特别细巧,尽量减少患者疼痛。
, http://www.100md.com
    记者又问裘老,是否常有像轩秀英这样的患者在很久以后又寻找他的?裘老说,全国各地常有患者在看到媒体对他的报道后,打电话来寻找他表示感谢的,但是他往往记不起这些患者了。

    对于此事,裘老也很感慨,挽救病人的生命是医生应该做的事,很多病人得了病都是倾家荡产来医院看病的,医生理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可是有些医生,对病人的疾病不够重视,他见到过不少医疗事故,都是比较严重的,但医生却不肯承担责任,令人痛心。基于此理,裘老对自己手下的医生严格得出了名,一有差错他就会严厉地批评,为此,很多医生都很敬畏他。

    记者手记

    在记者为《65年外科生涯感悟多》一文采访裘老时,曾将写出的稿件传真给裘老审稿,裘老除了很认真地修改了稿件外,还给记者回了一封信,信中,裘老说了这样几句话:“我是不想让此稿发表的,因为很多媒体已经报道过我的事情,而且这些事情都是小事,是我应该做的,可是你已经写好,我也只好修改。但是,如果能不发表此稿最好,这是我的真心话……”
, 百拇医药
    记者不由得为这位科学家的坦诚、朴实所深深感动。

    在采访过程中,每当提及自己治疗过的患者,裘老都会反复地说一句话:“病人太可怜了!”他回忆起自己救治过的一位重症患者:“为了治疗他,患者家属不仅用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后来干脆把房子都卖了,真的是倾家荡产呀!面对这样的患者,你怎么还能忍心用冷漠的态度对待他?他来找你看病,等于把自己的生命交到你手里,面对这样厚重的信任,你又如何能不尽全力救治他?”

    在采访裘老的过程中,类似这样让记者感动的细节,还有很多很多,从裘老身上,记者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医者父母心”。

    裘法祖: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我国器官移植学科的奠基人。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名誉院长、外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裘老从事外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60余载,在腹部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等领域,都, http://www.100md.com(熊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