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药物手册 > 西药大全一 > 中枢神经系统药 > 综合信息
编号:10782857
必须重视抗精神病药与糖尿病的关系
http://www.100md.com 2005年7月15日
     作者:江开达 刘燕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疾病中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患病率达0.9%。而糖尿病也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与一般人群相比,糖尿病在精神分裂症病人中更为常见。2000年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对504例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的调查发现,15.1%的病人伴有糖尿病,其中男性为13.7%,女性为18%。在意大利,一项对95例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调查发现,伴发糖尿病者的比例为15.8%,而一般人群为3.2%。

    在抗精神病药物未出现的年代,就有精神分裂症病人葡萄糖调节异常的报告。氯丙嗪问世之后,尤其是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广泛应用以后,药物与糖尿病的相关关系受到重视。与抗精神病药物相关的葡萄糖调节功能异常包括:诱发新的糖尿病、原有糖尿病病情加重和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可诱发或加重糖尿病。有人报道使用氯丙嗪后,糖尿病的发生率从4.2%上升到17.2%。近年来,一些新型抗精神病药对糖代谢的影响则更受关注。例如,1994-2000年间,已有21项研究报道了72例患者在服用氯氮平后出现糖尿病或高血糖;9项研究报道10例患者用该药后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一项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5年随访研究发现,36.6%的用药病人出现了糖尿病。研究还发现服用氯氮平的病人,糖尿病发生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上升,1年为14.6%,3年为18.5%,5年达23.1%。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目前还未明了。一般认为肥胖是引起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已证实抗精神病药物特别是氯氮平和奥氮平能显著增加精神病人的体重,但肥胖不是药物所致糖尿病的唯一因素。几项研究发现接受氯氮平治疗的病人,血糖及胰岛素水平与药物或药物代谢产物的浓度有关,推测精神药物可能通过5-HT2c受体参与葡萄糖代谢调节。临床上,药物对葡萄糖调节的影响可能与药物所致的肥胖产生相互作用,进一步干扰葡萄糖调节。同时,有文献报道精神分裂症也可以引起葡萄糖调节功能异常。已知葡萄糖调节功能异常与伴发糖尿病及临床状况的恶化有关,并且能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增加精神病病人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因此,精神科医师应该将精神病人的治疗决策个体化,根据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如肥胖、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或原有高血糖),选择对体重和葡萄糖代谢影响小的抗精神病药物,以利于病人的全面康复。,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