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全草类 > 地锦草 > 正文
编号:10697937
http://www.100md.com 2005年8月11日 中医药数据博物馆
地锦
地锦  [点击上图放大]
地锦草
地锦草  [点击上图放大]

    药材描述

    拼音: DI JIN CAO

    拉丁: Herba Euphorbiae Humifusae

    别名: 奶草、血见愁、血风草、铺地锦

    药用部位: 全草

    产地: 分布于全国各地

    采收: 夏、秋二季采收。

    加工: 除去杂质,晒干。

    药性: 平

    药味: 辛

    归经: 归肝、胃、大肠

    功能: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主治: 用于痢疾泄泻咳血尿血便血,崩漏,疮疖痈肿。

    毒性: 无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品15~30g);或入散剂。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干品研末撒。

    禁忌: 血虚无瘀及脾胃虚弱者慎服。

    药材性状: 常皱缩卷曲,根细小。茎细,呈叉状分枝,表面带紫红色,光滑无毛或疏生白色细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中空。单叶对生,具淡红色短柄或几无柄;叶片多皱缩或已脱落,展平后呈长椭圆形,长5~10mm,宽4~6mm;绿色或带紫红色,通常无毛或疏生细柔毛;先端钝圆,基部偏斜,边缘具小锯齿或呈微波状。杯状聚伞花序腋生,细小。蒴果三棱状球形,表面光滑。种子细小,卵形,褐色。无臭,味微涩。

    药材来源

    植物名: 地锦

    拉丁: Euphorbia humifusa Willd.

    科名: 大戟

    属名: 大戟属

    形态描述: 一年生草本,茎纤细,匍匐,近基部粉枝,带紫红色,无毛。叶通常对生,矩圆形,长5~10毫米,宽4~6毫米,顶端钝圆,基部偏斜,边缘有细锯齿,绿色或带淡紫色,两面无毛或有时具术生疏毛。杯状花序单生于叶腋;总苞倒圆锥形,浅红色,顶端4裂,裂片长三角形;腺体4,横矩圆形,具白色花瓣状附属物。子房3室;花柱3,2裂。蒴果三棱状球形,无毛;种子卵形,黑褐色,外被白色蜡粉,长约1.2毫米,宽约0.7毫米。

    生态环境: 生于原野荒地、路旁及田间,为习见杂草。除广东、广西外,分布几遍全国各地;日本也有。

    植物名: 斑地锦

    拉丁: Euphorbia maculata L.

    科名: 大戟科

    属名: 大戟属

    形态描述: 与地锦草相似,主要区别在于:叶片中央有一紫斑,背面有柔毛;蒴果表面密生白色细柔毛;种子卵形,有角棱。花期6~9月。果期7~10月。

    生态环境: 分布全国各地。

    药材饮片

    饮片名: 地锦草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喷淋清水,稍润,切段,晒干。

    饮片性状: 为不规则段状。根表面暗红棕色,断面淡黄白色。茎细带紫红色,光滑无毛或疏生白色细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中空。叶片多皱缩,脱落,绿色带紫红色。气微,味微涩。

    炮制作用: 使药物洁净,便于调剂和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