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美容瘦身 > 美丽危机
编号:10999129
谁来为美容业“美容”操刀?
http://www.100md.com 2005年9月30日 河南日报
     3月20日以来《河南日报》关于SK-II紧肤抗皱精华乳在南昌查出成份含有害腐蚀性物质,被消费者告上法庭及郑州的市场反应的连续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如同多米诺骨牌效应,在国内化妆品界引起强烈“地震”,许多读者致电该报关注此事。据最新消息,郑州市消费者葛先生表示,他们将静观事态的发展,关键时刻,将起诉SK-II的生产厂家广州宝洁公司和该产品的形象代言人刘嘉玲。

    SK-II是全球著名日化企业宝洁公司的高档化妆品牌。面对SK-II事件,令人不禁担心:爱美女人,你用的化妆品安全吗?如今,美容业惹事生非多,SK-II事件仅是其中之一而已。据中消协统计数字据显示,美容投诉已经位居消费者投诉热点十大排行榜的前例。我国整容整形业兴起的近10年间,已有20万张脸被毁。美容事故不仅伤及消费者的脸面,更摧残其心理,严重影响其生活和工作。眼下,该对美容业“美容”了!

    据悉,3月16日至18日,“友邦顾问市场调查”采用整群抽样CATI电话访问的方式,了解京沪穗三地的644名公众对“SK-Ⅱ事件”的看法以及对美容产品和美容产品的观点,其中不满意美容行业的整体环境的,北京60.2%,上海26.7%,广州32.7%;认为美容业欺诈行为太多的,北京44.2%,上海33.3%,广州19.6%;认为受广告吸引而购买美容产品的,北京59.3%,上海66.4%,广州39.6%(3月19日《北京青年报》)。上述三项调查结果,既表明美容业问题较多、害人不浅,亟待规范整顿,也说明公众美容消费还缺乏理性,需要强化自我保护意识,谨防上当受骗。
, 百拇医药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商家正是抓住消费者这一心理特征,才做足了赚钱的大文章。客观分析公众美容消费缺乏理性的原因,恐怕主要来自这样几个美容陷阱:一是夸大宣传。铺天盖地的媒体广告、精彩的促销活动和产品代言人的极力盅惑,往往是诱发消费者上当受骗的重要因素。“连续使用28天,细纹及皱纹明显减少47%,肌肤年轻12年。”这是宝洁公司SK-Ⅱ紧肤抗皱精华乳曾用的广告语,如今查出含腐蚀性物质,陷入尴尬境地。据调查,54.8%的被访者认为是被广告宣传所吸引,56.1%的被访者认为是广告中宣传的功效打动了自己,虚假宣传让人上当;二是受身边人的影响。受消费者消费辐射作用的拉动,其身边人的容易产生美容盲动,很多人往往是受身边人的影响才开始美容消费的,问题出在盲从上;三是虚假“知名品牌”。现在市场上有些知名品牌化妆品除了真假“水货”,就是“贴牌货”。这些产品的生产场地都在国内,只是买国外的一些品牌进行贴牌,然后上市销售。有些不法商家甚至连牌也不买,直接贴上国外名化妆品的商标,消费者崇洋媚外是祸根之一;四是不保险的会员卡。美容院为招徕顾客,多实行会员卡制,小卡的背后是大陷阱; 五是“免费美容”藏玄机。美容院推出“免费护理”、“免费赠送”等方式尽管诱人,但往往暗含玄机,天上不会掉馅饼。
, 百拇医药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第11条规定: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解决美容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规范美容市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必要对美容业进行一次彻底的“美容”,而负责监管市场的行政执法部门理所当然是其“操刀手”。从政府的层面上讲,要尽快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做到有法可依。作为监管市场的行政执法部门,要注意让学法、普法、懂法、执法、守法贯穿工作的始终,当好护法使者,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流通领域,必须建立市场准入制,严把质量关。对生产不合格产品的厂家,应永远取消其资质。也要抬高美容行业的准入门坎儿,统一制定国家美容从业人员资质考核规范,加强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

    为美容业“美容”需要行政执法部门强力“操刀”,也需要消费者鼎力协助,提高警惕性,加强自我保护,“面子”也许才会更美丽。,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