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209765
但愿我们一直是看热闹的队伍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0月20日 《当代健康报》 2005.10.20
     本报特约记者 罗刚

    邹德威这两天可真是连轴转——10月12日从酒泉发射基地飞返北京后,当天下午就携带着早已配好的以备费俊龙、聂海胜二人使用的血浆和全血驱车再次赶赴主着陆场,这些血已经过严格的配型和交叉合血。他表示,只有航天员平安着陆、健康出舱,才意味着此次任务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尽管美、俄等航天大国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国外的宇航员在太空最长的停留时间已达到800多天,但面对恶劣的宇宙环境,我国自己的航天医学保障任务还面临不少未知数。就比如此次神六大约是每90分钟绕地球一圈,而其中每一圈都有5~10分钟左右的时间要暴露在宇宙射线的辐射下,飞行时及返回后如何减少射线对人体的不利影响,是对医学工作者巨大的考验。据介绍,此次在主着陆场承担医学保障任务的有两支队伍,一支是医监医保队伍,主要承担航天员生理状态下的监控和保障;而一旦出现紧急情况,航天员出现受伤等意外,邹德威率领的现场医疗救护队就会第一时间挺身而出。

    身为骨科专家的邹德威表示,医疗救护队12名专家,有脑外、胸外、呼吸、麻醉、骨科、军事医学特种病等各方面的专家,他们通过几年的艰苦演练、反复磨合,早已练就了一整套精益求精的急救方案,从药品准备、医疗器材到抢救技术都已达到第一流的水平,对所能想到的一切航天员有可能遭受的伤病都作了充分的准备,应急处理方案人人烂熟于心。即便如此,为确保万无一失,专家们在抵达现场后还进行了多次演练。
, http://www.100md.com
    此次医疗救护队还配备了两架急救专用直升机。邹德威告诉记者,当神六返回时,12位医疗救护专家将分乘两架直升机首飞上天,并将在搜寻到航天员着陆位置后第一时间下降,一架直升机对应一位航天员。这两架直升机上都配备了先进的救护设备,心脏复苏设备、呼吸机、外伤处理系统、各种航天药品等一应俱全,是现代化的移动ICU救护平台。一旦航天员身体出现问题,出舱后在地面经过简短处理,就将在这个平台上进行进一步的救治,随后立刻飞往附近的第一后支医院,那里配备了更为完善的医疗设施,而且还有一个来自北京的专家组在待命,接受治疗后情况稳定的航天员将从那里转移直飞北京。

    邹德威表示,医学急救领域有“白金10分钟,黄金1小时”的说法,为了争分夺秒,专家们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设计了应对方案。比如,面对航天员比较常见的伤病,包括各种物理性损伤(如冲击、碰撞、高温、燃烧等)、有毒有害气体中毒、内脏损伤、由失重及超重引发的减压病、脊柱骨折以及各种开放性损伤,医疗救护专家们要在一般治疗原则(如常规的止血、包扎、固定等)的基础上,根据航天员由于太空飞行而可能引起的循环改变、血液细胞成分变化、免疫功能改变等特定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现场处理。
, 百拇医药
    邹德威笑称:“希望自己的队伍永远是一支‘看热闹’的队伍,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我们不会出现在新闻上,也希望永远不在新闻上出现。”当采访中回想起两年前的神五任务时,邹德威记忆犹新:“杨利伟是2003年10月16日6点20分着陆的,载着指挥长的直升机6点23分50秒第一个抵达现场,我们的救护直升机相隔不到一分钟在6点24分30秒时也迅速着陆。”据介绍,飞船返回时进入大气层后将打开减速伞,此时飞船下降就要受到风速和风向的影响,因此不会像航天飞机那样定点定时着陆,而是有可能降落在一定的范围内,这就是为什么主着陆场是一个长120公里、宽80公里,广袤而平整区域的原因。神五着陆时由于“天空作美”,主着陆场上空几乎一丝风也没有,加上整个系统的测控精准、天气预报准确等出色的保障,杨利伟着陆的地点仅偏离了理论着陆点4.5公里。而根据目前的天气预报情况看,神六返回时的天气也将不错。邹德威说,飞船发射场所在地位于额济纳旗,蒙古语中是“腾飞”的意思;而着陆点阿木古朗牧场蒙古语的意思则是“平安、吉祥”,他也借此祝愿两位航天英雄能够在这片美丽安详的蒙古草原上平安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