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化验诊断 > 化验常识 > 怎样看化验单
编号:10783957
专家教你看化验单:止血与凝血障碍检测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0月2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427期
     1.血小板计数(PLT)

    正常参考值:(100~300)×109/L(10万~30万/mm3)。

    临床意义:

    减少: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急性白血病、脾功能亢进、中毒、放射损伤、化疗等。

    增多: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后、急性化脓性感染、缺铁性贫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2.血小板黏附功能测定(PADT)

    正常参考值:

    男 性 0.349±0.0595(34.9±5.95%)

    女 性 0.394±0.0519(39.4±5.19%)

    临床意义:

    降低:

    血小板无力症、血管性血友病、骨髓增生性疾病、红斑狼疮、异常蛋白增多及应用抗血小板药物等。

    增高:

    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血栓性静脉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高脂血症及手术后等。

    3.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PAgT)

    正常参考值:ADP(血小板聚集诱导剂)1.0μmol时,最大聚集率为62.7±16.1%。因方法与诱导剂不同而异。

    临床意义:

    降低:

    血小板无力症、血管性血友病、骨髓增生性疾病、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如潘生丁、阿司匹林、保泰松等。

    增高:

    静脉血栓、心肌梗死、脑梗塞、糖尿病等。

    4.凝血时间测定(CT)

    正常参考值:试管法4~12min;玻片法2~5min。

    临床意义:

    延长:

    ①凝血因子Ⅷ、Ⅳ、Ⅺ明显减少,如甲、乙、丙型血友病。

    ②凝血酶原或纤维蛋白原严重减少,如先天性凝血酶原缺乏症、先天性纤维蛋白原减少症、严重肝病、阻塞性黄疸等。

    ③纤溶亢进,应用抗凝药物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晚期等。

    缩短:

    血栓性疾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等。

    5.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

    正常参考值:奎克一期法为12~14s,超过正常对照3s有诊断价值;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B)为

    1±0.10,相关凝血因子减少时,此比值增大。

    临床意义:

    延长:

    凝血酶原或V、Ⅶ、X等因子中一种或多种不足,或者纤维蛋白原明显减少,或者应用抗凝药物等。

    缩短:

    血液高凝状态,见于心肌梗死、脑血栓形式、血栓性静脉炎、多发性骨髓瘤等。

    6.纤维蛋白原测定(因子I)

    正常参考值:2~4g/L(0.2~0.4g/dl)。

    临床意义:

    降低:

    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严重肝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增高:

    肺结核、风湿热、肾炎、脂肪肝等。D4,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