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医理纵横
编号:11292316
《内经》疾病生成及传变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1月4日
     〈黄帝内经》注重整体观念,既强调人体本身是一整体,又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生理、病理现象,指导诊断与治疗;把阴阳的对立统一看成是宇宙间万事万物产生、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人体在正常情况下阴阳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破坏,就会生病,强调精神与社会因素对人体及疾病的影响及疾病的预防,反对迷信鬼神。本文论述了疾病生成及传变的辨证关系。1、疾病的生成通常由于感天的虚邪贼风,又恰巧遇到身体之虚,两虚相感,则病始生。

    2、身感于虚邪,邪气从皮肤,逐渐进入络脉肌肉间,又进入经脉,由经脉,如果遇到府藏虚弱,可以进入府藏,也可能由荣养骨髓的络脉进入骨髓,或者进入经脉禀受水谷之气的输脉,由输脉就可能进入伏冲脉、肠胃及肠胃募原之间。

    3、风气袭于体表,就会出现寒热的症状,如果进入经脉,就会出现寒中或者热中的症状。如果风气由经脉,按照上述传变顺序进入肠胃,就会出现飧泄,由输脉进入皮肤分肉间及伏冲脉及肠胃募原之间,就会与卫气出入沉浮,从而形成疟病。

    4、冬天风邪可能由经脉进入骨髓,藏于骨髓伏而不发,到春天,人气在经脉,风邪就有可能由骨髓进入经脉,发为热病。如果伏而不发,夏天人气在络脉,风邪进入孙络,就发为暑病,因为邪在体表,所以很容易发汗而解。到秋天,人气在皮肤分肉间,所以邪气也随之进入皮肤分肉间,就是疟病。

    5、 有的邪气由于不能进入经脉,而藏于络脉之中,就是奇邪。

    6、风气在体表,反复、往来,就形成寒热。《伤寒论》中的中风、伤寒都应该属于这一类。

    7、风寒湿聚结在一起,则成为痹。

    8、风寒进入肠胃之间,与脓血裹在一起,就是积聚。

    9、汗出当风,风邪与汗结在体表,就会出现浮肿,称为风水。

    10、风气停于体表输脉,内部的水谷之气不得泄越,身体的肌肉皮肤不能得到荣养,内外皆热,就形成消瘅。

    11、上面所说的风水、消瘅、痹、积聚、寒热就是风邪侵入身体后经常出现的五种病症。《内经》称为“五变”。

    12、热病、疟、暑又多是由风邪升入体内,伏而不发,然后又随四时气沉浮引起的病症。

    13、由于经脉中气血的运行不顺,又会引发“厥证”,例如,足太阳中风,足少阴的气血就会上逆,走入足太阳,就会出现“风厥”。,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