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 2005年第19期
编号:10792152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19期
     【摘要】 目的 探讨50例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方法 自2004年6月~2005年5月对5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问题分析,针对心理问题采取护理应对。结果 经过心理护理疏导50例患者,经治疗及心理护理46例病情好转出院。结论 冠心病是身心疾病的一种。既有机体导致的心理失衡,又有心理反应而引起的病理变化。临床上应针对患者出现的不同心理问题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处于一个接受治疗的最佳生理和心理状态,达到自我调节,缩短病程,增加治愈的好转率,降低死亡率,心理护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冠心病;心理问题;护理对策

    冠心病是由多种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造成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也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一种疾病[1]。由于本病病程漫长,多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常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患者临床上常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心理问题,这就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在多年的临床护理实践中体会到,及时正确的治疗是挽救患者的主要手段。然而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做好心理护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现将随机调查的50例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50例冠心病患者均为2004年6月~2005年5月我科收治的患者,男36例,女14例,年龄45~78岁。50例患者中46例经治疗病情好转出院,4例由于病情恶化死亡。

     2 调查方法

    随机调查,按照预先准备好的问题以问卷方式完成调查内容。见表1。

    表1 调查结果 (略)

     3 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3.1 焦虑不安心理 具有这种心理特征的有15例,占本病组患者的30%。这类患者多认为心血管病难治,而且在治疗一段时间后效果不甚明显,或者病情有反复;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起病急、发展快,患者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而入院,没有安排好工作和生活,因而顾虑重重、情绪不稳定、心理压力大,患者紧张、焦虑、烦躁。护理对策:对于此类患者,护士要做到热情、和谐、亲切。通过与患者谈心、沟通,了解他们的个性和需求,耐心讲解有关本病的科学知识,介绍本病治愈的病例,让患者建立起对医生护士的信赖,加上家属的配合,使其认为我们都在关心他,从而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他们尽快适应医疗护理要求,尽早从焦虑状态解脱,为治疗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

    3.2 恐惧心理 具有这种心理特征的有10例,占本组患者的20%。因冠心病患者病情常在夜间发作加重,有的患者常在每晚睡觉前就开始精神紧张;而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骤,突然出现心前区压榨性剧痛,同时伴有强烈的窒息感,加上患者潜意识中对本病的畏惧,故易产生濒死的恐惧心理。护理对策:对于此类患者,在护理中,护士不仅要技术熟练,与医生配合默契,有条不紊地按医嘱及时应用镇静剂、止痛药等,还应该主动介绍周围的环境,取得患者的信任。用诚挚的语言,通过暗示、说服、诱导等方法,给患者以亲切的安慰,让患者学会放松,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消除恐惧的心理状态。

    3.3 忧郁依赖心理 具有这种心理特征的有9例,占本组患者的18%。临床表现为对未来缺乏信心以及对治疗效果担忧。这类患者有时对用药的合理性产生怀疑,担心药物的副作用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有的患者经过治疗后已恢复了健康,符合出院条件,但认为只有在医院才安全,担心出院后复发,得不到医生护士的及时救治而延误病情。因此,想到出院就表现出疑虑、忧郁、烦躁和不合作的情绪。护理对策:对于此类患者,护士要加强卫生健康宣教,要深入浅出地介绍冠心病的发病机制,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和掌握冠心病的预防常识和自我救护的方法,出院前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鼓励定期复诊随访,告知科室、医生、护士的电话,随时咨询,消除依赖医院的心理。

    3.4 麻痹心理 具有这种心理特征的有8例,占本组患者的16%。这类患者中有一部分人自觉症状轻微,不典型,不相信自己患有冠心病,不遵守卧床休息的医嘱;有些文化素质较低的患者,缺乏对本病的医疗知识的了解和认识,麻痹大意,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常常导致病情加重。护理对策:针对此类患者,要告知他们必须卧床休息,让他们知道症状与实际病理变化不尽一致的道理。但不能过分渲染、恐吓患者以免增加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对于缺乏医疗知识的患者,要强调合理饮食,通畅大便,避免劳累,忌烟酒,保证充足睡眠及遵医嘱用药等的重要性,使患者意识到及时治疗的重要性。

    3.5 揣测—心有余悸的心理 具有这种心理特征的有8例,占本病组患者的16%。这类患者因冠心病反复发作,对此疾病持怀疑态度。病情稍好转,就情绪激动,稍有新发展就联系到另一种疾病。而且疾病已经基本恢复,自觉症状已基本消失,但却闷闷不乐、小心翼翼,甚至终日卧床静养,不下床参加轻微的活动。因而表现为情绪低落、失眠、烦躁、食欲欠佳、精神萎靡。护理对策:遇到此类患者,以关心、鼓励、疏导为主。耐心倾听患者诉说,主动与之交流谈心,告知长期卧床可能发生静脉血栓,导致肺栓塞的发生;鼓励其下床活动,坚持治疗,并指导患者如何配合治疗,使患者改变态度,积极配合治疗,逐步树立起自信心,直到恢复出院。实践证明:冠心病是身心疾病的一种,既有机体导致的心理失衡,又有心理反应而引起的病理变化[2]。护理工作不只是打针、发药,应该用爱心、耐心、细心的护理来对待患者,针对患者出现的不同心理问题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处于一个接受治疗的最佳生理和心理状态,达到自我调节,缩短病程,增加治愈好转率,降低死亡率,心理护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姚景鹏.内科护理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15-111.

    2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88,405-408.

    (编辑:江 枫)

    作者单位: 401420 重庆綦江,綦江县人民医院, 百拇医药(王世会 李共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