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眼科学杂志》 > 2005年第6期
编号:10792488
Stargardt病一家2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眼科学杂志》 2005年第6期
     Stargardt病是一种遗传性黄斑病变,本病的遗传方式多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少数家系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本病具有2种特殊征象:黄斑椭圆形萎缩及其周围视网膜的黄色斑点。发病年龄多在6~20岁,双眼发病。本文遇见一家族中姐弟两人同患Stargardt病,现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11岁,双眼视力渐进性下降6年,其弟,9岁,双眼视力渐进性下降4年,于2005年3月同时来我院就诊,经检查姐弟两人均确诊为双眼Stargardt病。自发病以来,姐弟两人均无眼红、眼痛,两人均系足月顺产,既往无家族史,父母无血缘关系,体检两人身体其他部位无异常。专科检查患者双眼视力0.2,不能矫正,轻度红绿色盲。眼前节及玻璃体未见异常,双眼眼底视盘境界清,颜色可,视网膜血管走行及粗细无异常,黄斑区见一横椭圆形2.0PD大小的萎缩区,边界清晰,如“靶的”状,在萎缩区周围可见视网膜深层的黄色斑点,形态不一,呈圆点状、条状、鱼尾状,位于色素上皮平面,居血管深面,患者双侧眼底改变对称。辅助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示:双眼后极部可见遮蔽荧光小点及其间散在的透上荧光区,黄斑部色素上皮萎缩区呈现2.0PD大小横椭圆形强荧光区,其间可见散在的荧光遮蔽,视网膜血管及视盘未见异常。视野:双眼出现中心比较性暗点,周边视野正常,眼电生理双眼ERG正常,EOG异常,光峰下降,阿登比降低。其弟双眼视力0.1,不能矫正。轻度红绿色盲,眼前段及玻璃体未见异常,眼底黄斑区见一横椭圆形2.0PD大小的萎缩区,边界清晰,如“靶的”状,萎缩区周围可见视网膜深层的黄色斑点。因经济困难,其弟未做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视野及眼电生理等辅助检查。

    2 讨论

     本病是1909年由Stargardt首次报道,又称黄色斑点状眼底合并黄斑变性,是一种原发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多发生于近亲结婚的子女,也有散发病例,本病例属于散发。发病年龄多在6~20岁,首先感觉视力下降,表现为双眼对称性视力下降。本病有时在一家族中可能有数人发病。疾病早期眼底表现为黄斑中心凹光反射消失,色素紊乱。典型病变可见黄斑部色素上皮萎缩区呈椭圆形,周围有许多灰黄色或颗粒状斑点,似“金箔”样外观,视盘及视网膜血管则始终没有改变,患者两侧眼底改变对称,发展情况近似,视力减退程度也多半两眼近似,但也有少数病例,虽然双眼眼底改变对称,而视力下降却不相等,严重病例视力可降到0.1,视野由中心比较性暗点发展到绝对暗点,周边视野一般正常。色觉障碍早期为轻度红绿色盲,晚期可形成全色盲,电生理ERG正常或轻度异常,EOG多为异常。荧光血管造影对眼底未见改变的早期病例诊断很有帮助,此时往往可以见到中央区色素上皮早期萎缩的斑点状透见荧光。此外,在病情进展的前一阶段,很可能由于色素上皮内有异常物质的弥漫性沉积,使脉络膜荧光受阻挡,导致背景荧光普遍减弱,在暗弱的背景下,视网膜的毛细血管显得比平常更加清晰,这种现象称为“脉络膜(荧光)淹没”。晚期病例黄斑部“靶的”状色素上皮萎缩区可以合并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在其中显露脉络膜的粗大血管,本病根据病史、典型眼底改变、荧光造影、视野、电生理检查可确诊。

    因Stargardt病变的渐进性发展,最终可致永久性视力障碍,且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故有待于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以便使该种疾病得以预防。

    作者单位: 441800 湖北老河口,老河口市第一医院眼科

    (编辑:乔 媛), 百拇医药(汪建平 聂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