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5年第18期
编号:10793784
脑脊液置换并激素鞘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5年第18期
脑脊液置换,,脑脊液置换;地塞米松;蛛网膜下腔出血,1资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参考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脑脊液置换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30例经头颅CT确诊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进行脑脊液置换并鞘注激素及常规治疗,并作对照分析。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积血清除时间明显缩短,总有效率明显提高,死亡率下降。结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采用脑脊液置换并鞘注激素治疗,措施积极,方法简单、安全,疗效显著。

    【关键词】 脑脊液置换;地塞米松;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内科常见的急重症之一,其恶化的主要原因是并发脑动脉痉挛造成脑梗死;广泛或局部的蛛网膜粘连,蛛网膜绒毛堵塞导致梗阻性脑积水及交通性脑积水,进而造成恶性高颅压;积血诱发丘脑下部损伤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出血量、血液在蛛网膜下腔存留时间及出血部位有密切关系。出血量多,血液滞留的时间较长,并发症发生率也随之升高,病情加重。因此,如何尽快清除存留于蛛网膜下腔中的积血是治疗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我院采用早期脑脊液(CSF)置换并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SAH,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和腰穿证实为原发性SAH,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确定的诊断标准。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癫痫,意识障碍,肢瘫,脑膜刺激征等)大致相仿,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与对照组平均年龄分别为50.4岁、51.2岁。在开始治疗时已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列入观察对象:(1)已有呼吸循环衰竭;(2)年龄>75岁;(3)合并严重心肾疾病。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于发病3~24h内常规应用20%甘露醇、速尿等控制脑水肿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97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