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 2004年第7B期
编号:10795540
氟乙酰胺中毒救治中的几个问题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4年第7B期
     氟乙酰胺是一种毒性极强的灭鼠剂,对人体同样可造成致命伤害,它在体内很快分解为氟乙酸,并与CoA结合,抑制三羧酸循环中柠檬酸氧化,致代谢障碍,从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损害。虽为国家指令禁止的灭鼠剂,但一些不法商贩仍大量销售,随着近年中毒人数的增加,在临床救治中,发现许多问题,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仅供参考。

    1 特异性临床表现

    服药后很快出现腹痛、呕吐、头晕等非特异症状,除此外,最突出的是神经系统表现,多以癫痫样的抽搐为主,也有伴精神及行为异常者。抽搐次数不完全与毒物摄入量正相关,极小剂量即致抽搐,而稍大剂量不一定出现,这一点在群体中毒时表现尤为突出。一般情况下以抽搐频率判断中毒程度,而昏迷者却少见抽搐。中毒初12h抽搐频繁者,48h以后会出现第二轮抽搐群。在2个月~1年的随访中,仍遇有抽搐者,且以儿童多见。

    2 脑电图可见病理性快波

    器械检查:脑电图的改变是其最主要的脑神经损害,轻者基本节律可正常,双侧对称,调幅差,可见散发尖浓或尖慢综合波,过度换气时可诱发,并见病理性快波。重者可见广泛θ及δ波活动,散发尖波及尖慢综合波,睁闭眼及过渡换气时,以上病理波明显增加。脑电图的异常程度,忠实的显示出毒物的吸收量。随着治疗的深入,病情好转,脑电图可明显改善。但在整个疗程结束后,脑电图仍有人不能恢复。中、重度中毒者,2个月~1年的随访中,脑电图仍可轻度异常,甚至可致偶发抽搐。这可能与氟乙酰胺易在体内蓄积有关,这些蓄积物是否以原型存在,是否用乙酰胺可解毒,尚不得而知。这就给临床治疗中乙酰胺的用量及疗程提出问题,病人是否需要长期应用小剂量的乙酰胺治疗,或营养神经药物的使用,我们仍在试探中。误服者大多为儿童,而后期脑电图恢复较慢者却以儿童多见,反复抽搐对儿童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应引起注意。

    3 心肌酶是最具诊断价值的化验检查

    如果无明显中毒原因而不能排除癫痫,需确诊时,心肌酶有其决定性的作用,中毒后4~6h迅速升高并达峰值,升高的幅度远远高于心梗时的峰值,却从未见有心衰表现者,心肌酶升高程度与中毒程度呈正相关,但群体中毒时,除与进食多少有关外,个体差异亦较大,其中影响最大的CPK,病程中仅抽搐一次的CPK可达1000~2000U/L(正常值24~195U/L),抽搐频繁者可达8000U/L以上。其次为GOT,轻者可升高1~2倍于正常值,重者亦达2700U/L以上(正常值小于35U/L)。影响最小的是LDH,一般情况仅轻度升高,但亦有达2000U/L以上者(正常值114~240U/L),LDH恢复最快5~7天恢复正常,死亡者GOT及LDH均极度升高,因此GOT及LDH可做为判断中毒程度的指标,而CPK是最灵敏的指标。在食物中毒和药物中毒时,白细胞计数反应性升高是必然的,因此,白细胞计数也可作为辅助检查的项目。

    4 乙酰胺是特异性解毒药

    治疗在氟乙酰胺中毒的救治过程中,特异性解毒药乙酰胺的作用得到充分肯定,但原有的给药途径及参与用量越来越受到怀疑。我院自1998年始试行静脉给药,并加大剂量,收到较理想的效果。首先是临床症状恢复快,除极危重者外,病情迅速得到控制,提高了治愈率。其次是没有局部给药的痛苦,多次大剂量局部注射患者不愿配合,也给护理工作增加困难,采用静脉给药后,患者及护士均易接受。最后是经108例病人的治疗证实是安全可靠的,无一例出现毒副反应或发生意外。除轻度中毒外,中、重度中毒的乙酰胺用量为推荐剂量的1~2倍,早期、足量的乙酰胺应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脑电图异常情况的存在。另外,脑活素在癫痫时禁用,而在氟乙酰胺中毒时却有明显疗效,与乙酰胺、能量合剂等合用,可迅速控制抽搐发作。

    作者单位:715100陕西省大荔县医院内科(检验科)

    (收稿日期:2004-03-12)

    (编辑李 木), 百拇医药(张碧灵 何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