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 2005年第18期
编号:10811416
标本兼治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颈椎病48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5年第18期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钩椎关节骨质增生形成或椎间孔附近的骨质增生形成直接压迫其附近的椎动脉,以及椎动脉孔纤维化,使椎动脉固定,在颈椎活动时,椎动脉不能相应滑移而产生扭曲,或椎间盘变性、膨出压迫椎动脉,出现此型颈椎病所常见症状是中老年人常见病。笔者近年来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标本兼治治疗该病48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均为社区病人,其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均45岁以上,45~59岁32例,60岁以上16例。

    1.2 诊断标准 (1)眩晕伴发一过性视觉及肢体感觉,运动系统障碍或短暂意识丧失(TIA);(2)眩晕反复发作和体位有关系;(3)老年前期或老年期;(4)多有动脉硬化或颈椎病史;(5)X线摄片或颅脑CT可见C4~6有不同程度的增生、骨刺形成、椎间盘突出、变性、生理弧度改变或项韧带硬化。

    1.3 临床表现 本病往往在活动或情绪波动时发作。本组病人临床表现均有眩晕症状,伴头痛35例,晕厥7例,恶心呕吐15例,视物模糊、旋转25例,腰膝酸软36例,胸闷10例,耳鸣13例,神倦乏力34例,上肢麻木11例,失眠18例,心悸15例。其中高血压22例,7例有冠心病病史,7例颅脑CT诊断有脑梗死史,梗死伴脑萎缩3例,3例有糖尿病病史。眼底检查:动脉硬化Ⅰ期10例,Ⅱ期7例。血脂升高者35例。

    1.4 治疗方法 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5g,钩藤20g,石决明30g,杜仲20g,仙灵脾20g,细辛5g,姜半夏12g,白术15g,地龙30g,川芎15g。挟热者加黄芩12g,黄连6g,肝肾阴虚者,加山茱萸20g;阴虚有热者,加女贞子15g,旱莲草15g;气滞血瘀加三七粉2g冲服;肾阳亏虚加鹿角胶20g。

    1.5 治疗效果 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32例,占66.7%;好转(眩晕基本消失,其他症状消失或减轻)12例,占25.0%;无效(症状无明显变化)4例,占8.3%。总有效率为91.7%。本组疗程最短8天,最长40天,平均23天。

     2 典型病例

    患者,女,65岁,既往患颈椎病型高血压10余年,服用西药降压。2002年10月25日因头晕、恶心、面部水肿、视物模糊、饮食差、情绪低落3个月余,服用中药亦已30余剂,疗效不佳而来就诊,舌苔白厚腻,舌体胖,脉弦,有上冲象,尺脉弱。BP 130/85mmHg,ECG:大致正常,颅脑+颈椎CT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颈椎病,C3、C4、C5椎间盘膨出。嘱其降压药继服,给予天麻钩藤饮加减方治疗。处方:天麻15g,钩藤20g,石决明30g,杜仲20g,姜半夏12g,细辛5g,白术15g,地龙30g,川芎15g,紫石英20g,郁金20g,羌活16g,三七粉冲服2g,生地30g,枳实15g,水煎服,每日1剂。服用15剂,诸症基本消失,情绪低落完全消失。嘱其以红参和阿胶炖服,以巩固疗效,此病人至今未再发生上述症状。

    3 体会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颈椎病,常发生于老年前期或老年期,属一种退行性病变,其病理基础是骨质增生形成,压迫椎动脉或椎动脉孔纤维化,或椎间盘变性、膨出。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之根源在于颈椎部气血不足,风寒湿邪凝结日久,气滞痰瘀交阻所致。其标表现为肝阳循行异常,逆冲而上,从而表现出诸多肝阳上亢的症状。故治疗上以平肝潜阳治其标,温阳益气、活血通络、化痰,增强其筋脉功能,以治其本。诸药合用,标本兼治,故收到满意的疗效。

    作者单位: 250100 山东济南,山东省监狱医院中医科

    (编辑:田 雨), http://www.100md.com(郭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