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脑炎和脑病 > 脑瘫
编号:10818306
针灸对提高脑瘫患儿生存质量的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1月2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446期
     刘振寰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儿医院脑瘫康复中心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简称脑瘫(CP),CP患儿的医学康复系至今尚未解决的难题。虽然在发达国家中已有许多CP患儿的全面系统的康复训练,但绝大部分患儿难以达到治愈或完全生活自理的目的。为了探讨针灸在CP康复中的作用及价值,我们于2002年至2003年对100例脑瘫儿进行了针灸治疗的临床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

    (一)诊断标准按1988年全国小儿脑瘫会议制定的诊断与分型标准。被确诊为痉挛型CP患儿100例,均系我院康复科住院和门诊患儿。其中男71例,女29例,年龄2岁~7岁。2岁~3岁48例,3岁~7岁52例。

    (二)将100例CP患儿随机分2组,每组50例,A组50例为康复训练组,其中男40例,女10例,2~3岁22例,3岁~7岁28例。头颅CT检查有脑萎缩,大脑额、颞叶发育不良等器质性病变者43例。B组50例为针灸+康复训练治疗组,其中男31例,女19例。2~3岁26例,3~
, 百拇医药
    7岁24例,头颅CT检查有脑萎缩和额、颞叶发育不良等者39例。二组患儿的病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情况经统计学检验,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二、方法

    (一)治疗方法

    1.A组(康复训练组)。主要用物理治疗PT(physi therapy),作业治疗OT(Ocupationd therapy),语言治疗ST(speach therapy)进行康复体疗。所选用的方法有鲍巴斯(Bobath)法,以抑制性手法控制关键部位,达到抑制CP患儿的异常姿势、异常姿势反射、异常运动模式,以促通的手法来促通CP患儿的头立直、坐位立直、坐位平衡、站位立直及平衡。动态平衡及独立行走选用德国沃易特(Vojta)法,主要是对身体诱发带的压迫刺激诱导产生反射性移动运动,来促进正常运动发育,抑制异常的反射通路和运动。以反射性翻身与反射性腹爬进行诱导训练。据患儿的体质情况,每天训练1~2小时,训练90天为一疗程。
, 百拇医药
    2.B组(针灸+康复训练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辅以针灸治疗。

    头针疗法:(1)取穴:从神庭穴沿皮直刺向百会,从百会刺向脑户;国际标准化头针的运动区(双侧);足运感区(双);平衡区(双侧)。此八针为治疗小儿脑瘫的重要选穴及区域。若有智力障碍配伍四神聪,若有语言障碍可配伍国际标准化头针的语言1、2、3区。

    (2)刺法:隔日针1次,每次留针4小时,在留针期间,快速捻转(200转/分)3次。

    (3)疗程:每针10次休息15~20天,针刺30次为一疗程。

    体针疗法:上肢瘫选穴臂儒、曲池、极泉、外关、手三里,下肢瘫选环跳、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解溪等,颈腰软弱无力者选督脉针与华佗夹脊穴。针法:每周2次,平补平泻手法,小于3岁及体弱儿不留针。3岁以上患儿留针30分钟。疗程:每针灸6次,休息15~20天,共针灸18次为一疗程。
, http://www.100md.com
    (二)观察方法

    两组患儿均在治疗前后用理邦CBC-Ⅱ型经颅多普勒脑血管超声检查仪(TCD)检查患儿大脑动脉的血流速度(VP)及血管搏动指数(PI)。用盖什尔法进行治疗前后的发育商(DQ)测试,以评定大运动及精细动作的发育状况。治疗前后头颅ECT检查以评定脑血流灌注与神经元功能状态。头颅CT有异常者在治疗结束后3个月复查。

    三、结果

    (一)疗效评定标准

    (1)运动功能评定包括10个大项28个动作,抬头(俯卧、仰卧、竖直位),翻身(俯卧至仰卧、仰卧至俯卧),坐(扶坐、靠坐、独坐),爬(俯爬、手膝爬、手足爬),跪(双膝跪、单膝跪),站立(扶站、靠站、独站),行走(扶走、独走),登楼梯(扶着、抓栏或独自上下),协调性动作(手、手足口、手足和手眼间)。每项10分,总分100分。治疗后提高20分,同时DQ治疗后提高15分,头部CT检查结果病变已恢复正常,评定为显效。治疗后提高10分以上,同时DQ治疗后提高10分,头部CT检查结果病变有改善,评定为有效。治疗后提高10分以下,同时DQ治疗后提高小于10分,头部CT检查结果病变无恢复评定为无效。
, http://www.100md.com
    (二)治疗结果

    A组:显效11例(占22%),有效12例(占24%),无效27例(占54%)。B组:显效24例(占48%),有效21例(占42%),无效5例(占10%)。总有效率B组也显著高于A组(t=4.7162,P<0.001)。

    治疗后头颅CT器质性病变恢复情况:A组治疗后头颅CT的额、颞叶发育不良者2例恢复正常,CT位恢复率5%。B组治疗后恢复正常或好转13例,其中脑额叶、颞叶、顶叶皮层发育不良及轻度萎缩者恢复正常7例,好转4例;有2例脑室傍小片状软化灶恢复正常,头颅CT恢复率29.27%。CT恢复好转率B组较A组显著增高(t=2.554,P<0.05)。

    治疗前后头颅ECT的改变为:A组治疗前头颅ECT有29例显示大脑血流量局部灌流量不足,治疗后ECT恢复正常

    6例(占20.69%)。B组治疗前有28例ECT脑血流量灌注不足,治疗后有27例恢复正常(占96.43%)。ECT恢复正常率,B组显著高于A组(t=4.731,P<0.01)。
, 百拇医药
    四、讨论

    (一)针灸能显著增加脑瘫患儿脑的血流量,改善脑细胞代谢功能。据报道脑瘫组织坏死区的周围尚存着相当范围的可逆性损害区带,此处脑组织苍白,血管内小血栓形成或管腔变细,血流灌注不足导致脑神经细胞丧失功能,但尚未发生坏死——即临界神经细胞。还有报道对CP患儿TCD检查结果显示异常者100%。其颅内血流特点为低速高阻型,持续的低灌注、低循环是影响婴幼儿大脑继续发育的又一重要因素。

    本文B组治疗后颅内PI显著降低,VP显著增加(P<0.01)。而A组的PI与VP治疗前后则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前两组的VP与PI值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B组的PI、VP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表明针刺可显著改善CP患儿高阻低速的脑血流病理生理状况,又可改善脑细胞代谢功能。从两组治疗前后ECT的结果提示,针灸可使大部分脑瘫患儿脑神经元代谢功能得以改善,神经元的功能得到部分或全部恢复。据报道,针刺足三里穴引起视丘脑下部、同侧视傍核和双侧颞叶的葡萄糖代谢和脑血流量增加。有人用头针对幼鼠窒息致CP模型研究,发现针刺治疗组治疗前后幼鼠窒息CP头部血流量较未针刺组增加了1.3倍。其针灸降低脑血管阻力,解除脑血管痉挛与头针降血管内皮素浓度有关。
, http://www.100md.com
    (二)针灸可促进CP患儿大脑功能的代偿。人类大脑神经细胞约有140亿个。正常情况下,神经细胞只有部分突触经常受到刺激,阈值较低,呈易被使用的活化状态。而相当一部分神经细胞突触的阈值很高,不易被使用,处于休眠状态。给予头针针刺并快速捻转(180~240转/分)刺激,这些突触的阈值会渐渐降低并被活化,形成新的突触与神经环路。重组神经细胞功能集团的网络系统,以代偿受损的功能区,其患儿的坐、爬、跪、站、行动能得以完全代偿或部分代偿,最终可达到生活完全自理和半自理。

    (三)针灸可促进发育时期脑组织的修复与功能的可塑性。本文B组患儿经康复治疗后3个月头颅CT复查,有29.27%的脑发育不良和脑萎缩患儿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与好转,而A组头颅CT恢复率为5%。针灸组与非针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充分说明在发育高峰期的婴幼儿脑组织的特殊可塑性。从本文研究结果看,针刺可能通过改善脑微循环、提高脑细胞供血量,改善脑细胞的代谢而促进脑瘫的脑组织再生与修复,恢复患儿运动、语言、智力的功能,达到生活完全自理,提高脑瘫患儿生存质量。

    作者简介:刘振寰,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副院长,儿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儿科康复医学临床20多年,现为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儿童发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特殊儿童健康促进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494年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儿科专家。2002年被评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模。,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