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更多 > 人体信息诊疗学 > 正文
编号:10830803
痛经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31kb)。

    [概 述]经期或行经前后,小腹疼痛较剧,并随着月经周期而发作,称为痛经。痛经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多见于青春期妇女,与子宫神经支配不正常、子宫痉挛、膜样痛经、盆腔充血、子宫发育不良、子宫颈狭窄、子宫过度屈曲有关。继发性痛经常发生于生殖器官器质性改变,如子宫周围炎及附件炎、子宫肌瘤或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雌激素、黄体素失调等。中医称为"痛经"、"月经痛"、"经期腹痛"。主要由于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因情志失调、气血不行、经血滞于胞中;或因着湿受凉,寒湿客于胞宫,血为寒湿所聚;或因久病气血不充,胞脉失养。中西医虽然对痛经的病因病机作了不同解释,但都认为与精神刺激(情志失和)、外界因素(着湿受凉)、子宫发育异常或器质性病变(内伤气血)有关。

    [诊查要点]

    (一)除仔细了解痛经发生的原因、与月经的关系、严重的程度外,还应注意患者一般身体状况及精神状态。

    (二)通过周身检查及妇科检查,以寻求致成痛经的病变。

    (三)通过子宫内膜检查、基础体温测定、阴道细胞涂片、尿中激素测定等,以确定内分泌情况。

    (四)中医辨证,应根据疼痛时间、性质、部位,以及经色、经量加以分析。

    (五)信息探测

    耳穴病经口:肾、腰骶椎、内分泌、神门、子宫、皮质下、交感。

    经穴病经口:内关、三阴交。

    [信息治疗]

    病例1 王XX,女,21岁,未婚,干部,门诊号89271,1989年10月7日初诊。行经腹痛2年余。患者于2年前每次行经前l~2天即开始下腹胀痛,伴腰酸,心烦易怒,胸胁、乳房作胀,行经量少而淋漓不畅,经色黯红夹有血块,舌苔薄白,舌尖边有瘀斑,脉弦涩。

    诊断:原发性痛经(肝郁气滞型)。治则:舒肝理气,逐瘀止痛。

    病经口:双侧内关(经)。操作:每日治疗1次,每次治疗30分钟,予疏密波。

    结果:治疗5分钟疼痛即缓解;治疗30分钟后疼痛消失。巩固治疗7次,2个月后随访,经期腹痛未现,其他症状消失。

    (张秀峰)

    病例2 张XX,女,30岁,已婚,职工,门诊号89676,1989年12月2日初诊。经期腹痛3年余。患者于3年前因经期在冷水中干活而月经中断,继之每次月经来潮即小腹绞痛拒按,得热则痛减,经量少,色黯有血块,行而不畅,舌边紫苔薄白,脉沉紧。曾服中药数剂未效。

    诊断: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治则:温经散寒,祛湿止痛。

    病经口:双侧内关(经)。操作:每日治疗1次,每次治疗30分钟,予疏密波。

    结果:治疗1次疼痛消失。巩固治疗7次,3个月后追访,经行正常,腹痛消失,无任何不适感。

    (张秀峰)

    病例3 宋XX,女,20岁,大学生,1990年1月5日初诊。月经来潮2日,剧烈腹痛1日。患者既往有痛经史,因昨日去滑冰场溜冰,返校后便觉下腹隐隐作痛,今日上午9时许,阵发性下腹绞痛,拒按,服止痛药未效。面色青紫,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血压17/9kPa,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

    诊断: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治则:温经除湿,祛瘀止痛。

    病经口;肾(耳)、腰骶椎(耳)、内分泌(耳)。操作,每个病经口治疗lo分钟,予疏密波。

    结果:仅治疗1次后,腹痛锐减,已无压痛,全身症状好转。随访半年未复发。

    (赵 源)

    病例4 张XX,女,21岁,大学生。经期腹痛5年余。患者每次月经来潮下腹部疼痛,剧烈难忍,面色苍白,手足冰凉,口干舌燥,头昏失眠,恶心欲吐,不能坚持上课,必须卧床休息2天后才能活动,经血少,有血块,色黯紫。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

    诊断: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型)。治则:理气活血,逐瘀止痛。

    病经口:神门(耳)、子宫(耳)、内分泌(耳)、皮质下(耳)。操作:每日治疗1次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3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