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更多 > 人体信息诊疗学 > 正文
编号:10830545
非结石性胆囊炎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29kb)。

    [概 述]本病有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之分。急性胆囊炎是比较常见的胆道疾病,女性发病率偏高,发病年龄多数在20-50岁之间,发病原因主要是细菌感染和胆道阻塞。细菌侵入途径可来自胃肠道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后通过胆汁排出入胆管与胆囊;也可由血运及淋巴管进入胆囊;部分病员可通过邻近器官的急性炎症直接蔓延至胆囊.胆囊出口阻塞亦为急性胆囊炎的常见原因,大多由于胆囊内结石填塞胆囊管所引起(见"胆石症"中的"胆囊炎胆囊结石"),也可能因胆道系统功能失调,胆囊管括约肌或奥狄氏括约肌发生痉挛所引起;阻塞造成胆囊内胆汁滞留和浓缩,使粘膜受损,从而引起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亦是临床上胆囊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其病因主要是细菌感染和胆固醇代谢失常。临床上一般很难分别是否结石性。本病有时为急性胆囊炎的遗患,而多数病例常无急性发作史,发现时即为慢性。

    [诊查要点]

    (一)急性胆囊炎 可能是第一次发作,也可能在慢性胆囊炎基础上屡次发作,发作 时病人常呈急性病容,主要表现为:

    1.腹痛 疼痛常发生于饱餐后的晚上,一般都很剧烈,呈持续性,有时呈阵发性加剧,开始时主要在上腹部,逐渐转移至右上腹。部分病例疼痛可放射至右肩背部。

    2.病人可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和大量嗳气等胃肠道症状。

    3.发热 病人一般无高热,也无寒战。体温常在38~39℃之间。如并发胆管炎时,则有寒战和高热出现。脉搏常增速。

    4.黄疸 一般不伴发黄疸,但当胆总管有结石而同时产生胆总管阻塞时,或当胆囊炎病变严重,并发奥狄氏括约肌反射性痉挛或水肿时,可以发生黄疸。

    5.体检可于右上腹胆囊区呈现明显触痛和莫菲氏征阳性,有时可扪及肿大的胆囊。当伴有局限性胰腺炎、弥漫性胰腺炎时,触痛范围相应扩大。

    6.实验室检查 血中白细胞计数一般均有增高,中性白细胞也增多。如胆囊有坏死或穿孔时,白细胞计数常在20×109/L左右。黄疸病员尿液胆红素阳性。

    (二)慢性胆囊炎 往往缺少典型症状,亦可无症状,也有患者可有比较严重的绞痛症状。若无急性发作史,往往确诊不易。一般可表现为:

    1.轻重不一的腹胀,上腹部或右上腹部不适,持续钝痛或右肩胛区疼痛,胃部灼热,嗳气、吞酸等消化不良症状。这些症状虽不严重,却难以治愈。在进食油脂类食物后,症状可加剧。

    2.当胆囊管发生阻塞引起急性胆囊炎时,可出现胆绞痛,甚至伴有黄疸。

    3.部分患者可有,心脏病症状,如心前区疼痛、心悸、呼吸困难等,可能由于长期的胆固醇代谢紊乱影响心脏的结果。

    4.体格检查亦颇不一致,有时可无阳性发现,有时右上腹稍有压痛及叩击痛。如炎症影响胆囊管引起阻塞时,则可扪及肿大的胆囊,一般无黄疸表现。

    5.超声波检查可探查出肿大或缩小的胆囊、胆囊收缩功能不良等情况,对诊断有参考价值。

    (三)信息探测

    耳穴病经口:交感、神门、胰胆、胃、三焦、内分泌、大肠、肝。

    经穴病经口:足三里、期门、胆俞、日月、中脘、气海、章门、肝俞、胃俞、内关、天枢、三阴交、胆囊穴。

    [信息治疗]

    病例1 刘XX,女,61岁,家务,门诊号21092,1989年2月1日初诊。右上腹隐痛5、 6年,加重1周。患者右上腹间歇性隐痛5、6年,经常服用消炎利胆片、颠茄片、胃得宁等药物疼痛缓解。1周前因劳累后上腹部疼痛加重,呈持续性刺痛,伴恶心呕吐、厌油腻,食欲不振,疼痛牵掣右肩背,大便干燥。查体肝区叩击痛(+),莫菲氏征(十)。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沉弱。实验室检查,WBCl.4X109儿。B超检查:胆囊大小约7.5cm×3.8cm,轮廓较模糊,囊壁增厚约0.5cm,囊内透声欠佳,未探及强回声及声影。

    诊断: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湿热互结型)。治则:清热利湿,疏泄肝胆。

    病经口;交感<耳)、神门(耳)、胰胆(耳)、胃(耳)、三焦(耳)、内分泌(耳)、大肠(耳)、肝(耳)。操作;每日治疗1次,每次选4个病经口,每点治疗10分钟,予疏密波。1个月为1疗程。 '

    结果:治疗7次,饮食增加,恶心呕吐消失;治疗1个疗程,背痛好转,腹痛减轻,但有时因饮食或劳累、生气等而诱发,经1年半治疗,一切症状全部消失。B超复检:胆囊大小6.0cm×3.1cm,轮廓清,壁0.3cm,透声良好。提示胆囊正常声像图。痊愈。

    (刘和平)

    病例2 依 X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2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