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更多 > 人体信息诊疗学 > 正文
编号:10830666
类风湿性关节炎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36kb)。

    [概 述]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反复发作非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全身性疾病。目前认为本病属于免疫复合物性疾病,和感染因素、变态反应、过敏反应、神经调节障碍、内分泌因素、自体免疫、遗传因素有关,寒冷、潮湿、疲劳、营养不良、外伤、精神创伤等常为诱发因素。病理变化非常广泛,关节、肌肉、肌腱、肌鞘、韧带、心包、心肌、心内膜、胸膜、淋巴系统及皮下组织,均有同样的圆细胞浸润、肉芽组织及瘢痕组织形成。以关节受累最为突出,在早期滑膜、关节囊以及附近的肌腱和腱鞘都有炎性变化,随着炎症的进展而见滑膜增生变厚。以后逐渐向软骨面伸延,使软骨面出现溃蚀、纤维化。关节附近骨干呈脱钙和骨质疏松的病理变化。在病的晚期可见关节囊增厚和纤维化、关节附近的肌肉萎缩以及关节畸形和脱位等。本病的临床特点为缓慢起病的对称性中小关节梭形肿胀、疼痛、畸形与强直、.消瘦和贫血的全身表现。中医对本病无特殊论述,多包括在"历节风"、"痛风"、"骨痹"、"湿热痹"之中。主要由于风、湿、热邪侵入人体,流注经络·,使经脉凝滞,血流不畅,蕴于骨节之中。由于正气有强弱、外邪伤人有轻重、侵袭部位有深浅,故可出现多种不同症状。患者素体阳亢、内有蕴热者,热伤阴血,肌肉失养而萎缩。病邪迁延不去,伤及肝肾,筋骨失养,气血运行滞涩,津液凝结为痰,致成关节畸形僵硬、举动艰难。

    [诊查要点]

    (一)在关节症状出现前病人常有微热、乏力、全身不适、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二)急性发作期关节疼痛甚剧,低热盗汗,精神不宁。部分病例有淋巴结肿大、脾肿大、皮下结节等。

    (三)根据其主发部位不同,可分为4个类型。

    1.中枢型 病变开始于骶髂关节,继之影响腰椎及髋、膝关节。活动受限及畸形,最后骨质僵直。

    2.周围型 可侵犯小关节,呈对称性,关节附近肌肉萎缩,呈梭形肿胀,很少涉及腰膝等大关节。严重者手足关节发生畸形僵直,活动障碍。

    3.混合型 大小关节均受影响、,很少发生骨性强直。

    4.骨炎型 好发于跟骨后部跟腱附着处、坐骨结节、足舟骨棘,局部红肿疼痛,步行困难。

    (四)发作时抗"O"及血沉升高,类风湿因子阳性,血中免疫球蛋白G增高。

    (五)X线检查早期关节周围组织肿胀,或有骨质疏松现象,以后关节间隙变窄、关节边缘骨质破坏,晚期见骨质萎缩,关节变形或骨性强直。骨炎型可见骨质增生。

    (六)信息探测

    耳穴病经口:神门、肝、脾、心、肾、三焦、内分泌、肾上腺。

    经穴病经口:内关、下关、外关、行间、曲池、少海、血海、鹤顶、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八风、肾俞、犊鼻、膝眼、太冲、阿是穴。

    [信息治疗]

    病例1 邢XX,女,35岁,职工,1990年9月12日初诊。全身小关节疼痛变形5年。患者于1985年产后受凉开始发病,初起时常感周身微热、乏力、全身不适,继之出现手、足小关节疼痛伴肿胀,渐渐变形呈梭形,曾多方求医,服中药600余剂,西药20余瓶,效果欠佳。自王989年以来,由于疼痛频繁发作,渐累及到腕、肘、踝、膝等关节,疼痛转为慢性固定性,关节肿胀,畸形强直,夜晚加重,腰痛不能翻身,怕风畏寒,以致三伏天着棉装。面色不华,舌红苔少,脉细数。临床检验:血红蛋白70g/L,血沉45mm/h,类风湿因子阳性。X线检查:关节面软骨破坏,关节面不规则,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附近骨骼骨质疏松。

    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肝肾亏虚型)。治则:滋补肝肾,祛风活络。

    病经口:神门(耳)、心(耳)、肾(耳)、肝(耳)、内关(经)。操作;每日治疗1次,每个病经口治疗l0分钟,予疏密波。

    结果:经本法治疗8次后自感关节疼痛减轻,15次后感觉疼痛间隔延长,夜间发作次数减少,腰痛减轻并能翻身。40次治疗后,关节症状基本消失,端大花盆亦不觉痛,精神和体力状况恢复良好,可承担全部家务劳动。化验:血红蛋白110g/L,血沉8mm/h,类风湿因子测定阴性。

    (朱跃彩)

    病例2 段XX,女,36岁,农民,1991年2月14日初诊。全身小关节疼痛1年。1年前在田间劳作受雨淋后出现右肩关节疼痛及全身小关节疼痛,肩部自行拔罐后缓解,全身小关节痛为进行性加重、无力、周身微热,尤以夜间甚,伴夜寐不安。渐发现小关节肿胀畸形、活动受限而来就诊。表情焦虑,双手指关节肿大变形,双足趾小关节轻度肿大无变形。苔薄黄、脉弦数。临床化验:类风湿因子阳性,抗"O"测定>500单位。

    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痰瘀痹阻型)。治则:化痰祛瘀,补虚破坚。

    病经口:神门(耳)、肾(耳)、肝(耳)、脾(耳)、心(耳)、内关(经)、行间(经)。操作:每日治疗1次,每次选4个病经口,每个病经口治疗10分钟,予疏密波。

    结果:治疗20次自感周身舒适,关节疼痛明显减轻;治疗1个月后苯节肿胀基本消失,治疗45次后诸症状基本消失。化验:类风湿因子阴性,抗"O"测定<400单位。

    (朱跃彩)

    病例3 张XX,女,36岁,售货员,1991年5月12日初诊。全身小关节疼痛半年。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小关节疼痛,尤以双手指关节及下颌关节为著,怕风、怕凉,气候变化可使疼痛加重,1个月前渐感上述症状加重,双足趾关节亦出现疼痛、且有轻度变形,口服"雷公藤片"及中药后,自觉症状无明显改善而来就诊。表情焦虑,指、趾关节轻微肿大变形,下颌关节压痛阳性。苔白腻,脉沉迟。临床化验类风湿因子阳性。

    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湿寒偏盛型)。治则: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病经口:神门(耳)、肾(耳)、肝(耳)、心(耳)、内关(经)、下关(经)。操作:每日治疗1次,每次选4个病经口,每个病经口治疗10分钟,予疏密波。

    结果:经10次治疗后疼痛开始减轻,治疗期间气候变化未引起疼痛发作,经治疗30次,自觉症状消失而自行停止治疗。

    (朱跃彩)

    病例4 康XX,女,60岁,家庭主妇,1990年7月17日初诊。上、下肢关节痛18年。18年前,因被雨淋患重感冒,高热退后,开始关节麻木、盗汗、低热,继而指、掌、腕、肘、趾、踝、膝等关节呈对称性肿大、疼痛。曾长期采取对症治疗及服用激素,效果不显。长期卧床,不能行走。诊见:面色苍白,神情倦怠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3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