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新药快迅 > 新药研究
编号:11128219
21世纪新药研究与开发的展望(1)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2月28日
     1996年统计的世界医药市场销售额为2 840亿美元,而1998年已达3 080亿美元,其中北美占35%,欧洲占27%,日本占17%,拉丁美洲占8%,亚太地区占5%,其他国家和地区占8%。根据世界医药市场预测,2001年世界医药销售额将达到3 690亿美元。1998年美、欧、日占世界份额已达79%,预计2001年占世界市场份额还要增加,医药市场已被美、欧、日垄断。

    由于药品是属于高科技领域,因此世界各国对市场的竞争体现在高科技的投入上。据统计19 81年全世界对新药研究与开发(R&D)投入为52亿美元,至1996年已达到450亿美元,1997年仅化学药投入就达到 385亿美元。虽然新药研究开发的投入逐年增加,但每年上市的新的一类新药(NCE)却逐年减少:60年代初期每年上市的NCE约100个,1996年仅40个,因此平均每一个新药的成本亦大幅度增加,1981年R&D费用为52亿美元,上市NCE 50个,平均每个为1.0亿美元,到1996 年R&D费用为450亿美元,上市NCE为40个,平均每个为11.25亿美元,当然R&D的投入亦包括其他各类新药开发所需费用。
, 百拇医药
    中国的医药工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较快,自90年代以来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1998年医药工业产值已达1 600亿人民币。但我国的制药企业从总体上看数量多,水平低,缺乏规模化生产和自主创新能力,另外由于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研究开发费用投入不足,缺乏市场经济和国际规范方面的经验。但必须看到,我国有一批基础较好、学科齐全、设备先进的科研单位和一批水平较高具有献身精神的科学家,在经济建设方面,党和国家已明确提出了“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制药企业和科研单位正在改制转轨,使科研单位与企业更好地面向生产与市场,这些正确的方针和深化改革措施必将为21世纪中国医药工业的健康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21世纪新药研究的特点是建立在通过对基因和分子水平的基础研究,进一步认识生命过程和疾病机制。人的一切生命过程和活动及疾病的产生和发展都是有一定物质基础的,因此从结构分子学着手,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基因在转录前、转录、转录后、翻译和翻译后等整个基因表达过程的调控系统的动态过程,再结合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需要,将为新药的分子设计与模拟奠定理论基础。
, 百拇医药
    近年来,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设备正在不断改进和涌现,如DNA重组技术、基因自动合成和测序技术、计算机技术、X线晶体学分析技术、核磁共振技术、酶逐步降解技术以及不同高技术的组合。通过这些新技术,可获得高清晰度的结构图象,使了解生物学过程中蛋白质构象的动态变化以及对生物大分子结构进行贮存、比较和结构-功能预测成为可能。

    1 基因工程药物

    自1982年全世界第一个基因重组新药“人胰岛素”在美国上市以来,至今已有20多种产品问世,另有300多个产品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或等待FDA的新药申请批准。据美国制药协会统计,每年投入资金达数十亿美元,还制定了相应优惠政策以刺激其发展,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日本也投入了大量资金,并已开发出了一系列重要产品,使日本国内市场迅速扩大,预计到 2001年日本生物技术产品市场将增至3兆日元。全世界每年以平均24%的速度增长,据统计19 97年基因工程药品在全世界市场销售额已达71.3亿美元,到2000年全世界的年销售额将突破 600亿美元。
, 百拇医药
    这些产品包括干扰素α,β,γ及其不同亚型;白细胞介素1,2,3,4,6,10,11,12,1 3,15,16等;集落刺激因子G-CSF,M-CSP和GM-CSF;红细胞生成素EPO;生长因子类包括表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凝血因子Ⅷ,tPA,生长激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我国基因工程药物发展较晚,但一开始就受到国家的重视,将现代生物技术列为“863计划”,现正式批准生产的已有10多种,包括干扰素α1,α1b,α2a,α 2b,γ,EPO,GM-CSF,G-CSF及乙肝疫苗、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链激酶、白介素Ⅱ等。我国的基因工程药物大部分停留在仿制水平上,重复过多、水平不高、浪费太大。近年来已有少量我国自己的知识产权品种初露头角,如肝细胞生长因子、App蛋白等。另外通过技术合作,国外著名制药企业正在将新品种、新生产线引入国内。我国应重点创建能具有国际专利保护的全新基因,为生物技术发展奠定基础。下游工程技术是我国生物工程制药的薄弱环节,应加强研究,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使同品种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另外,还应开发现有生物产品的新剂型或新变异体,这种途径既能缩短新药研究开发费用,较快进入生产阶段,又能申请专利保护。

    先进国家已开始对现有的重组药物进行分子改造,将天然蛋白质的活性中心人工合成,使其在体内外的稳定性、耐热性优于天然型蛋白质。另外重组细胞因子融合蛋白亦是研究的热点,它是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细胞因子蛋白质分子组成一种融合蛋白分子,这种新型的融合蛋白分子可发挥超越其单因子生物学活性等特点。它的研究范畴包括细胞因子间融合蛋白,具有双功能的融合蛋白分子,可发挥其双因子抗癌和增强免疫的综合效应,如IFN-?γ/IL -2;还包括细胞因子/抗原、抗体融合蛋白,如?Id/GM-CSF,此融合蛋白中的细胞因子部分可极大地提高Id部分的抗原性;细胞因子/毒素、抑制因子融合蛋白,如白喉毒素/IL -2等。我国亦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百拇医药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