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 2005年第11期
编号:10856137
超声诊断实变型肝包虫病1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11期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21岁,汉族,2001年患者查体发现肝包虫病,曾口服药物治疗。现因患胆囊炎,胆囊结石,要求手术入院。查体: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腹软,右上腹部有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莫菲征阳性。超声检查:患者平卧位及左侧卧位时行右肋间斜切探测,右肝内近第一肝门旁可见一6.7cm×5.6cm×6.0cm大小的实质中等回声团块,边界清,壁厚,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条索状低回声区,似脑回状(图1),CDFI检测病灶内及其周边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超声提示:右肝内实质占位,考虑为肝包虫可能性。术中所见:在肝蒂缘探查找到肝包虫,大小约6.0cm×7.0cm,以盐水纱布将周围组织保护后穿刺确定为肝包虫病,切开约3cm的长切口,吸出大量囊液,将内囊全部吸出,以20%氯化钠反复冲洗,在囊内置入引流管。术后病理诊断:包虫病。

    2 讨论

    肝包虫是人、畜共患的地方性寄生虫病,流行于世界各畜牧业发达地区,在我国的西部及北部发病较多。肝包虫在肝内呈占位性增长,对肝组织无浸润性损伤,根据包虫的病理与并发症的性状动态变化在超声探测中可显示各种特殊声像图,结合临床病理分类而划分为七型[1]:单发型、多发型、子囊型、钙化型、实变型、感染型、破裂型。实变型为病程甚久的包虫,逐渐退化衰亡,坏死溶解,囊液吸收浓缩变成糊状或干酪样变,超声检测则显示密度强弱相间的实质性团块,或呈脑回状,边界清晰锐利,近似良性肿瘤图像。CDFI检测病灶内及其周边观察不到明显血流信号,此征象不难与肝癌相鉴别。

    图1 超声声像图(箭头所指处为肝包虫)(略)

    【参考文献】

    1 徐明谦.肝包虫的B超诊断与分型.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3,9:431.

    (编辑:江 枫)

    作者单位: 200052 上海,解放军第455医院特诊科, http://www.100md.com(王静靖,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