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021111
第六节 疳证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月3日 科学技术出版社
     疳证是由于喂养不当,或因多种疾病的影响,导致脾胃受损,气液耗伤而形成的一种小儿慢性病证。临床以形体消瘦,面黄发枯,精神萎靡或烦躁,饮食异常,大便不调为特征。本病相当于西医学营养不良。

    “疳”有两种含义:一为“疳者甘也”,谓其病由恣食肥甘厚腻所致;二为“疳者干也”,是指病见气液干涸,形体干瘪消瘦的临床特征。前者言其病因,后者言其病机和症状。由于本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迁延难愈,严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甚至导致阴竭阳脱,卒然而亡。故前人视为恶候,列为儿科四大要证之一。

    疳之病名,首见于《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蒸盛过伤,内则变为疳,食人五脏。”指出疳为内伤慢性疾病,病可涉及五脏。嗣后,历代医家多有阐述。《颅囟经》列举了17种不同的疳病。《小儿药证直诀·脉证治法》:“疳皆脾胃病,亡津液之所作也”。明确指出疳证-的病位、病机变化主要在脾胃。关于疳证的命名与分类,历代医家认识不一,《证治准绳·幼科》集诸家之论,列举疳证61候;《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又重新划分为疳证19候。总的归纳起来,大致有:①按五脏命名:如肝疳、心疳、脾疳、肺疳、肾疳。②按病因命名:如热疳、冷疳、哺露疳、食疳、蛔疳等。③按病位命名:如外疳、内疳、口疳、牙疳、眼疳、鼻疳、脑疳、脊疳等。④按病情分类:如疳气、疳虚、疳极、干疳等。⑤按病证命名:如疳泻、疳痢、疳肿胀、疳渴、疳嗽、丁奚疳等。众说不一,临床难以掌握运用。目前参照古代文献资料,结合病程和病情,执简驭繁,将疳证分为疳气、疳积、干疳三类。以前由于生活水平低下,本病发病率较高,可见于各年龄儿童,且无明显的季节性。随着生活水平和医学水平的提高,本病发病率逐渐降低,病情也逐渐减轻。目前,本病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且以疳气为主,干疳少见。

    [病因病机]

    本病病因主要为喂养不当,疾病影响,以及先天禀赋不足。

    喂养不当乳食不节,喂养不当,是疳证最常见的病因,由于小儿乳食不知自节,“脾常不足”,常由乳食太过或不及所伤。太过是指乳食失节,饥饱无度,过食肥甘厚腻之品,生冷不洁之物,以致食积内停,积久成疳,正所谓:“积为疳之母,无积不成疳”。不及是指乳食喂养不足,如小儿生后缺乳,过早断乳,未及时添加辅食,以及因食物数量、质量不足,或偏食、挑食,使营养精微摄取不足,气血生化乏源,不足以濡养脏腑肌肤,日久成疳。

    疾病影响多因小儿长期患病,反复感染,或经常呕吐,慢性腹泻,或时行热病,病后失调,津液受伤,均导致脾胃虚弱,化生不足,气血俱虚,阴液消耗,久则致成疳证。

    禀赋不足父母精血不足,或孕妇患病遗害胎儿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88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