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856668
本报2005年国际、国内十大医学新闻揭晓 国际十大医学新闻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月5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6年第1期
     1. 人禽流感和人流感研究取得新进展

    人禽流感是今年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不但有研究通过对泰国一个聚集性发病家族中禽流感病例的病毒基因分析,认为H5N1禽流感不能排除人际传播的可能性(N Engl J Med 2005, 352: 333),而且有研究显示,正是由于H5N1禽流感病毒可触发人体产生免疫“风暴”,才导致了感染者的高病死率(Respir Res 2005, 6: 135),更有研究者提出警告称,耐奥司他韦的H5N1禽流感病毒已经出现(Nature 2005, 437: 1108)。

    此外,在流感研究方面,美国基因组研究所的研究者找到了流感病毒基因组在不断进化的证据(Nature 2005, 437: 1162),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美国西奈山医学院、美国军事病理研究所以及美国农业部西南家禽研究室协作,成功重构了1918年“西班牙流感”病毒(Science 2005, 310: 77)。
, http://www.100md.com
    2. 药物临床试验结果公开化

    1月6日,全球制药公司签署自愿协议,同意公开其所属药物(包括已上市药物和上市前药物)的临床试验结果,对于已批准上市的药物,其临床试验结果应在互联网上向公众开放,且该结果若已在杂志上发表,则须提供相关发表文章的超链接地址;对于未被批准或尚处于临床试验中的药物,其结果应在药物批准后,或临床试验完成后的1年内公布。

    3. NSAID心血管安全性受质疑

    对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心血管安全性问题的争论始于2004年,延续至今年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欧盟2月17日发表声明限制使用COX-2抑制剂,而几乎同时,美国FDA专家委员会则认为,虽然塞来昔布、罗非昔布和伐地考昔等有心血管危险,但仍可市场销售。此后,质疑包括COX-2抑制剂在内的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心血管安全性的研究仍在源源不断地涌出,而且所涉及药物种类更为广泛(如BMJ 2005, 330: 1366)。由此,《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评论,认为“直面NSAID危机,采取个体化治疗”才是正确解决之道(N Engl J Med 2005, 352: 2569)。
, 百拇医药
    4. 病毒首次被列入致癌物名单

    1月31日,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在其公布的第11版致癌物报告中,新增6种“已知人类致癌物”,其中3种为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某些亚型的人乳头状瘤病毒。这是病毒首次被列入致癌物名单。

    5. 抗生素预防冠脉事件得出阴性结果

    由于肺炎衣原体被认为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因此美国2项大型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探讨了可根除肺炎衣原体的抗生素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一项将阿奇霉素应用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N Engl J Med 2005, 352: 1637),另一项将加替沙星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N Engl J Med 2005, 352: 1646),最终却都得出了阴性结果。

    6. 首例活体胰岛移植获成功
, 百拇医药
    日本京都大学医院成功地为1例27岁的1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了活体胰岛移植术,这也是全球首例获得成功的活体胰岛移植,且术后随访2个月患者仍无需胰岛素治疗(Lancet 2005, 365: 1642)。

    7. 低剂量电离辐射亦有致癌危险

    6月29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在其关于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的第7次报告中称,大量科学证据表明,即使低剂量电离辐射也可对健康造成危害,否定了暴露于低于电离辐射阈值对健康无害之说。由于该研究涉及的电离辐射包括医用辐射,因此建议应避免不必要的医用辐射检查(如X线和CT)。

    8. 幽门螺杆菌发现者获本年度诺贝尔医学奖

    10月3日,2005年度诺贝尔医学奖授予2名澳大利亚科学家——Marshall和Warren,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及阐明了其在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病中的作用。该发现所带来的意义是:消化性溃疡病从此成为了一种仅用短疗程抗生素和抑酸剂治疗即可治愈的疾病。
, 百拇医药
    9. 人类基因组“差异图”公布

    10月27日,全球科学家通过分析全球不同人群之间的遗传基因信息,初步绘制出首张人类DNA序列中变异基因片段的遗传图谱。该研究结果不但会进一步改变人们对生物学和人类进化的理解,而且将帮助科研人员更方便地找出与人类主要疾病(如哮喘、糖尿病、心脏病和癌症)密切相关的变异基因,从而改进对这些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技术(Nature, 437: 1299)。

    10.韩国科学家黄禹锡论文造假事件

    5月19日韩国科学家黄禹锡等在Science (2005,308:177)发表论文,宣布成功利用11例患者皮肤细胞的核植入供体卵母细胞内,制备出11个人类胚胎干细胞系。但一些科学家指责这篇论文有造假成分。黄禹锡所在的韩国首尔大学随即展开了调查。12月23日调查委员会宣布,黄禹锡等有关克隆出患者匹配的干细胞的论文数据属于故意伪造。调查人员29日又称,经一系列DNA检测结果已证实,没证据表明黄禹锡曾利用患者体细胞克隆出任何胚胎干细胞。,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