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 2005年第24期
编号:10856881
急诊护士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与防护对策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24期
急诊护士,1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2预防措施,【参考文献】
     医院的工作环境存在潜在的职业危险,医护人员常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中,特别是急诊室医护人员,常在患者未完全明确诊断前即投入对患者的处置和抢救[1],因此,急诊护士职业性损伤的潜在危险性大。急诊护士的自身防护问题应引起重视。本文对急诊护士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

    1 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

    1.1 生物因素 急诊护士在车祸伤患者、危重患者到来时立即投入抢救,在患者未完全明确诊断前接触其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时,如果不注意自身防护,可能造成自身感染,而且成为传播媒介,其中乙肝、丙肝、艾滋病是最危险的感染性疾病。(1)乙肝、丙肝、艾滋病常见的传播方式之一是血液传播,我国是乙肝高发区之一,乙肝总感染率高达60%,丙肝总感染率为30%[2]。医务人员感染率是普通人群的3~6倍[3]。急诊护士在抢救工作中易被患者血液污染而感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等。(2)其他感染性疾病,如结核、流感、麻疹、腮腺炎对护士有一定的威胁,特别是处于潜伏期的患者大多数看急诊,这时期的患者更具危险性。

    1.2 物理因素 急诊护士最常见的物理危险因素是锐器伤、噪声、负重伤和电离辐射。

    1.2.1 锐器与针刺伤 锐器伤传播职业性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远远大于皮肤接触和黏膜接触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0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