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热点关注 > 热点报道
编号:10992632
公立医院医生集体“跳槽” 已经暴露出体制缺陷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月11日 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河南日报报道:去年11月18日,河南西峡县3家公立医院十几名骨干医生不辞而别,集体“跳槽”到当地一家民营医院。第二天下午,3家公立医院部分员工以极端的形式“回应”医生的辞职:喊着跳槽者的名字走上街头。 两日后,西峡县委、县政府出台文件,要求跳槽者必须回到原单位上班,民营医院也不得再引进当地医疗人才。

    不难看出,无论是公立医院员工的激烈反应,还是县委、县政府的“果断”措施,似乎都通向一个简单的主题:如何维护现行体制下公立医院的正常运行乃至生存。改革开放已这么多年,按说对于人才流动早已习以为常。有走的,当然就可以有来的,走几个人,何必如此兴师动众?再说,你县委、县政府凭哪一条法律、法规强令民营医院不能引进当地医疗人才?

    如此兴师动众的缘由被当地人一语道破:有些病人是根据医生名气来选择医院的,“名医”走后,病人也会跟着走……
, 百拇医药
    公立医院该不该市场化暂且不论,而所谓“名医”,实际上也就是医生的品牌和信誉,而任何品牌、信誉都是基于消费者自由的“市场化选择”。这就像律师行业,既有门庭冷落的律师,也有名声显赫、门庭若市的大律师。医生的品牌和信誉,当然不完全取决于技术、职称高低等,职业操守、道德形象也是重要方面。

    其实,“名医情结”古来有之,几千年前的华佗、李时珍之所以至今仍被景仰就是明证。可以说,以“名”度量医生的社会价值、病人跟着名医走、拥有名医的数量以及名医名声之大小,决定医院的市场化生存能力,符合医疗业运行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关于如何重建医德,人们有不同看法,有的强调体制、制度、法律的作用,有的强调自我道德约束的力量。依笔者看,建立在患者自由选择基础上的“市场化约束”才是重建医德的根本。也就是说,在医疗服务供求关系相对均衡的前提下,假如一名医生缺德、少才,他就有可能被患者所冷落乃至唾弃,于是他就不可能被医院所雇佣,从而意味着其职业生命的终结。在这样一种机制作用下,无论是从超越经济利益的高尚道德追求出发,还是从保“饭碗”的职业生存需要出发,他都会十分在乎患者评价乃至视患者为“衣食父母”。
, 百拇医药
    问题在于,现行体制下的大多数公立医院,几乎隔离了患者直接评价和选择名医的机会。换言之,医生无论缺德还是少才,与职业化生存和现实经济利益都没有必然联系。甚至相反:在开大处方、过度治疗、造假账等方面越是心狠手辣,越可能得到医院的青睐和重用。

    要想实现医生的市场化生存,首要条件是让其成为一个独立的职业群体或曰社会群体。所谓“独立”,首要条件是通过自身行为而不是其他别的方式(例如行政权力保护、医院庇护)来营造个人品牌和信誉。而首要条件之首要,是在规范的职业资格管理前提下,医生的自由择业、创业和自由流动。

    西峡县公立医院十几名骨干医生之所以集体跳槽,民营医院物质待遇好固然是一方面原因,而跳槽者给出的理由则主要是公立医院僵化、压抑、制约职业发展等等。没理由怀疑这些不是真话。假如从立法、行业管理、政府管理的角度彻底解决医疗人才的自由流动问题,说不定会对公立医院乃至整个医疗体制的改革形成一种十分有效的“倒逼机制”:人才都跑光了,你还能不痛下决心改革吗?(刘以宾),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