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87798
我是个体户,我当院长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月16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7期(总第2260期 2006.01.16)
     医卫改革“破冰”之举

    2006年新年伊始,甘肃省临夏市的乡镇卫生院改革迈出了让人侧目的一步:市卫生主管部门高调宣布个体经营者丁继明被聘为临夏市城关镇卫生院院长。业内人士称,这种打破身份、地域界限,在全市范围内以公开竞聘的方式产生乡镇卫生院院长的做法是一项“破冰”之举。

    改革呼之欲出

    甘肃省临夏市一家乡镇卫生院的吴医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不无“惊诧”的说:“乡镇卫生院是我们这些基层医生安身立命之地。上级对乡镇卫生院的每一次改革,我们都非常关注。只是我们没有想到,政府医院的负责人会由个体经营者来担任,也不知道上级是怎么想的。”

    对此,临夏市卫生局侯局长表示:“这是由政府主导的一次改革。其实与其说是改革,不如说是尝试。”一直以来,临夏市扶罕、折球、南龙、城关4个镇的卫生院比同级的其他卫生院落后。虽然医护人员的工资有80%来自于政府拨款,只有20%要靠卫生院自身的盈利来支付,但卫生院还是已经完全处于亏损状态,门诊量极低,医护人员也很涣散。政府部门参与调研以后发现,一方面是因为政府的投入有限,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院长们的创新和管理意识相对落后。为了帮助这几家乡镇卫生院迅速扭亏,并能够正常担负起卫生院的公共卫生职能,2005年上半年,市政府指示,要先从医院院长人选上“开刀”,在全市范围内选拔有能力的人上岗。很多关注改革的人都认为这次选拔要么是在政府的主导下任命,要么是乡镇卫生院干部之间相互调任,要么是从优秀的基层医生里挑选,应该没有太大的悬念。为了表明改革的决心,政府工作人员通过当地的报纸、电视等媒体公开宣称“竞聘者不受身份、地域限制,坚决执行能者上。”看到政府这次是“动真格”了,很多有想法的人开始“蠢蠢欲动”起来,其中就包括一些个体诊所和民营医院的负责人。
, 百拇医药
    能人浮出水面

    侯局长介绍,院长选拔对竞聘者有一些基本的条件限制,比如拥有中专或以上的学历、在医疗机构工作3年以上、有执业医师资格证等等,4个院长的职位吸引了几十个人前来报名竞聘,竞聘者都表明了自己的决心和想法。为了让优秀的人选脱颖而出,市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一起为这次竞聘准备了严格的程序,分为笔试、面试、民主测评以及竞聘者的自身条件评定,笔试由市委副书记和各局机关的局长们监考,内容除了临床知识外,还包括管理、卫生法规和对于接手卫生院以后的管理思路,这一部分成绩占总成绩的40%;面试则由市长、市委副书记等领导考核竞聘者的演讲,并对其演讲中谈到的一些想法现场设问,这一部分的成绩也占总成绩的40%;竞聘者的自身条件主要依据竞聘者的文凭,如大学本科学历者10分、大专学历者8分、中专学历者5分。这几项的考评总成绩第一名就成为获胜者。

    对于竞聘成功者,市主管部门会根据其所在卫生院的现状下达任务指标(也叫《目标责任书》),比如盘活医院,医护人员20%的工资能够按时发放;新任院长有人事调动权,但是不能擅自开除现有医护人员;同时新任院长没有对医院药品、挂号费用等的定价权。如果能达到要求,卫生院每年会拿出全院业务收入的3‰对新任院长进行奖励。在提出这些要求和奖励办法时,一位竞聘者就表示“条件确实很苛刻,但是只要机制活一点,我还是挺有信心的。”
, http://www.100md.com
    一系列的考评之后,4位竞聘者脱颖而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以个体经营者身份“入主”城关镇卫生院的丁继明,因为这在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政府负责人认为:“丁继明是经过严格的选拔后挑选出来的;而且他的经历和能力让他足以胜任这份工作。作为一种改革的尝试,他只要能够按照我们的要求把医院盘活,并能够完善医院所承担的公共卫生职能,这就没什么不可以的。身份不能说明太多的问题。”看来主管部门的决心和期望不小。

    丁继明其人

    “与其说这条尝试改革的新闻引人关注,不如说丁继明这个人才是新闻中真正的焦点。”临夏市卫生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通过多方联系,记者终于在一个卫生服务中心找到了丁继明。这位不到40岁的新闻人物告诉记者:“这家卫生服务中心就是我自己开的,我还有一家医院在广河。”原来,他在担任临夏市城关镇卫生院院长之前,已经是两家民营医疗机构的负责人了。
, http://www.100md.com
    丁继明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人,1991年从西北民族学院医学系本科毕业后,被分配到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一家县级医院工作,两年后他被医院派往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郎木寺医院出任院长。1996年,他辞掉医院的正式工作,开起了个体诊所。

    据丁继明自己介绍,之前虽然在公立医院工作,但是那时收入太低,一个月才250元钱的工资,自己是家里的老大,一大家子的人都靠他这点收入支撑着,时常捉襟见肘。“正好那个时候兴起‘下海’之风,于是我毫不犹豫地辞职,自己开起了诊所。单干以后我每月能挣两三千元,比在医院干好多了。我的诊所一直开到2002年,自己也积累了一些钱,于是我开始考虑扩大规模。2003年,我创办了临夏广河民族医院;2005年8月,在临夏市卫生局的指导下,我又自筹资金创办了临夏市八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据了解,现在的八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有50多名医护人员,而且聘请的大多是当地大医院的退休医生,现在这个服务中心在当地已经有了一定影响力。

    记者问起刚刚上任城关镇卫生院院长的丁继明对展开工作有何想法时,他的回答有些谨慎,但是很务实:“城关镇现在有4万多居民,但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只有20来名,病床也只有3张,基本上都是用来输液的。2005年,卫生院的毛收入不过十五六万元,除去各项成本,最后的净利润才1.7万元。这1.7万元在支付医护人员20%的工资以后,基本上就没有了,卫生院的硬件升级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投入,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非常差。所以,要问能否很快就盘活医院,只能通过正在推行的新措施试一试;结果怎么样,要过一段时间后再评价。”

    丁继明提到的所谓的新措施,主要包括对内、对外两个方面:对外由卫生院组织向辖区内的家庭宣传国家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让辖区内的老百姓真正明白“新农合”政策对保证老百姓看得起病的重要性,这非常符合国家政策,也能为卫生院争取更多的患者前来就诊;对内则对卫生院原有的经营模式进行改变,加大奖惩力度,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具体的做法是将全院的医护人员分为4个小组,给医护小组定任务,每组每年的任务量是10万元,完成了对小组进行重奖,没有完成则拿不到奖励,虽然有些苛刻,但调动了大家的工作激情。

    “有了激情,不怕盘活不了咱城关卫生院。”丁继明觉得有盼头。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三终端周刊第3期, http://www.100md.com(汪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