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863496
心理学专家指出:一个人的个性是从幼儿到青少年阶段逐步发展定型的,假如忽视了孩子在成长时期的心理问题,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月16日 中华女性网
     一项调查显示,我国近三成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32%的青少年有心理问题。近日,记者在山西各大医院推出的心理健康大询诊活动中了解到,在现代文明的今天,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生活的诸如精神障碍、性格缺陷等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了医疗界的特别关注。据统计,人们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与少儿时期的一些经历有关。因此,有心理学专家呼吁:一个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从小抓起。因为一个人的个性是从幼儿到青少年阶段逐步发展定型的,假如我们忽视了孩子在成长时期的心理问题,任由孩子的种种不良习惯或是心理问题发展下去,很可能会对他(她)的一生产生消极影响。

    幼儿期——

    案例一:在采访中,一位张女士告诉记者,由于工作原因,她把两岁的女儿送回娘家,孩子由姥姥看护,并特意告诉孩子:“妈妈一周来看你一次。”结果孩子在姥姥家见谁咬谁,又哭又闹,经常无缘无故地发脾气。而且半个多月了都不见缓解。

    针对这种情况,心理医生诊断说,这是孩子感到自己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表现出分离焦虑。她理解不了妈妈讲的道理,只知道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不知会不会受到伤害。只要把孩子接回自己家,保证孩子能经常看到父母,即使父母不能时时刻刻陪在孩子身边,这种症状也能解除。如果这种不安全感持续存在,就可能造成孩子长大后胆小、不和人交往、害怕挫折等消极情绪。
, http://www.100md.com
    有专家指出:0-3岁正是孩子大脑、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感知觉、语言、运动发育是否比其他孩子晚。孩子从六七月龄开始对父母的依恋性增加,一旦与父母长期分离就会感到不安全,又哭又闹,吃手指头、咬指甲。直到孩子两岁半或3岁时对父母的这种依恋才会慢慢减弱。

    案例二:一位女士5岁的儿子好动,家长不让干什么偏要做什么,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经常踢板凳,见人就打,看见别人手中的东西就抢,家长老师怎么教育他都不听。

    关于这种状况,专家指出:孩子的性格形成与家长的抚养方式有关,家长要教给他什么是对的,并让他记住。如果不在孩子年幼时纠正他的行为,久而久之,就可能使孩子产生自私、蛮横的心理。

    3岁以后,孩子进入幼儿园,处于学龄前期。一些孩子因离开父母而表现出的分离焦虑情绪在此阶段有可能延续下来。家长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就应做好准备,慢慢减弱孩子的依恋性,鼓励他与别的孩子玩,让他在家庭之外也能找到安全感。提前带孩子到幼儿园,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和设施,告诉孩子幼儿园是一个多么有趣的地方。学龄前期的孩子能说、会走,就可能出现一些行为偏差,如爱发脾气、打人、抢小朋友的玩具。家长和幼儿园的老师就要及时规范孩子们的行为,帮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个性。家长还要帮助孩子养成积极向上的性格,不可对其要求过高,因为孩子在心理压力下会出现怪异行为。
, 百拇医药
    少年期——

    案例三:在医院采访时,正好碰上某校王老师向大夫陈述:10岁的女儿在班中担任班长,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父母对她的要求也很高。可近来孩子却猛然出现了频繁地眨眼睛、摇头等症状。王老师甚感不解,想知道孩子到底怎么了?于是赶紧到医院就诊。

    经过医院一番检查,诊断结果是学龄期抽动症,与心理因素有关,这个孩子还显示出慢性焦虑。医生指出,这可能是因为家长要求过高,使孩子出现紧张心理。孩子自尊心过强,不能接受挫折,随着接触社会次数的增多,这种心理就会影响她的学习和生活。

    山西医大一院的心理医生释疑说,学龄期的孩子最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是多动症、孤独症、注意力不集中、抽动症等。一些内向的孩子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家长和老师要注重因材施教,关注个体的要求和发展。多动症与脑功能发育、铅中毒、缺乏微量元素等有关。而抽动症主要与心理因素有关,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因为心理压力会引起抽动症,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因为总挨批评也会出现抽动症。家长经常批评孩子的做法也会引发孩子的抽动症。
, http://www.100md.com
    案例四:邻居刘女士告诉记者,她13岁的儿子回家后无缘无故不和家人说话,上街还不让母亲拉自己的手,甚至顶撞家人,经常与同学发生口角。看见孩子发生了很大变化,刘女士感到焦虑不安,她生怕儿子不合群,长大后不能适应社会。于是刘女士悄悄地自己先去咨询医生。心理专家告诉她,孩子快要进入中学时,处于发育的青春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孩子会特别烦躁,在行为上有些偏离,与家人、同伴的关系也受到影响。

    据专家称,青春期接近成人期,孩子易出现焦虑、抑郁、矛盾情绪。这时候,孩子开始萌发出独立意识,但还不成熟,易冲动,对事情存在偏见。若家长还用对幼儿的心态对待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子女之间就会产生隔阂。孩子成长了,家长也需要成长,要学会尊重子女,说服诱导他们,把自己的想法慢慢灌输给他们,不能硬来,打骂反而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由于生长发育,快要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还会产生性困惑,家长要注意给其一些正确引导。

    有资料表明,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存在心理与行为问题。他们往往在需要与可能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冲突;在需要与目标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压力;在压力与随力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对抗。所以,专家提醒家长,对孩子的心理行为偏异应早发现,早矫治,也希望老师配合教育,包括全社会都应关注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帅妮 韩小红),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