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文化研究
编号:10958377
急病重病有区别——说说疾病(二)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月16日 《中国医药报》 2006.01.16
     疾是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从矢,指人中箭。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矢能伤人,矢之去甚速,故从矢会。”本意指急性病。疾也作为形容词使用,同急,比如疾风知劲草,春风得意马蹄疾等等。

    一般说来,邪气盛,正气也足的时候,发病快、病势急,但是往往好的也快。好比外感病,起病突然,高烧体痛,但是汗出以后自然痊愈,来得快,去得急,故称为“疾”。

    病是象声词,含义是加重的“疾”,或者是合并的“疾”。也就是说,病是急性转为慢性的疾病,或者是深部的、不容易治疗的疾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析言之则病为疾加,浑言之则疾亦病也。”

    仔细研读古文的时候,就会发现古人很注意“疾”和“病”使用的分寸。比如在《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中描写扁鹊初见蔡桓公,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回:“寡人无疾。”

    扁鹊说“君有疾”,而不是说“君有病”,含义就在于疾的程度表浅、危害不大。如果不治疗,进一步深入发展的话,疾就成病了。

    先秦的另一篇文章《孟子·梁惠王下》中梁惠王公开承认:“寡人有疾,寡人好色。”意思就是,疾不过是小毛病、缺点罢了。

    扁鹊出,桓候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后来人翻译这句话时,不清楚疾和病的区别,把不病翻译成没有病,桓侯的话就成了医生就喜欢给健康的人治疗,然后邀功,显得不合逻辑。其实“不病”是病得不深的意思,也就是小毛病。桓侯的意思大概也感觉到了自己有些不舒服,但是觉得根本算不上疾或者是病,所以不大愿意让扁鹊诊治,更不喜欢他邀功。

    等过了十天,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第二阶段,疾的发展就严重了,扁鹊就用“病”来替代“疾”了,层次也逐步深入到肌肤、肠胃、骨髓。在分析疾病的治疗机理的时候,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小毛病萌人丛【湍芎谩!安≡诩》簦胧耙玻?br>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疾发展成了病,深入到了肌肤、肠胃,分别用针刺砭割、口服汤药能够治好。“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但是病入骨髓,如同病入膏肓,就无可救药了。短短的一篇故事,使我们看到了一个由疾而病,由病而死的过程。

    在《韩非子·十过》中还记载了一个喝酒误事的故事,“司马子反之为人也,嗜酒而甘之,弗能绝于口而醉。战既罢,共王欲复战,令人召司马子反。司马子反辞以心疾。共王驾而自往,入其幄中,闻酒臭而还。”司马子反喝醉了,不能应召出战,以“心疾”的名义推辞。这里的心疾,后人都翻译成心病。这就是错误的。疾病发展到了心,那就不叫疾了,一个有心脏病的将军,估计也难打仗。之所以叫做心疾,是因为酒后心跳加速,也就是心动过速、心慌、心跳、心悸等症状。

    到了现代,疾病趋于同义,在翻译成英文的时候可以通称illness或disease。具体说来,把疾翻译成suffering,把病翻译成sickness似乎更合古意。

    文/徐文兵

    (二), http://www.100md.com
上一页1 2 3 4 5 6 7 8 9 10下一页